以数字技术助力中轴线申遗
“云上中轴”小程序正式上线,5个小时内就有50多万用户参与其中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有我”创意互动,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人;北京中轴线申遗发布的首个数字形象“北京雨燕”首批纪念版数字藏品9999件,仅一小时就被用户领取完毕……为了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2021年12月29日晚,由北京市文物局和腾讯联合发起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中轴”项目在北京正阳门箭楼启动。
北京中轴线申遗意义重大
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逾7个世纪,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关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化和传承,也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说,“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也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走向和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仍在城市发展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吕舟认为,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三大标准:一是承载了独特的艺术成就,或者至少是具有独特的见证,证明依然健在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二是某种类型的建筑、建筑艺术或技术组合以及景观的著名实例,反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或某些重要阶段;三是直接地或具体地,与具有显著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生活传统、观念信仰、艺术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申报规则,符合一条就能申请。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表示:“中轴线申遗是我们共同圆梦的过程。利用数字技术,让大众对这个事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享用权,这个过程是无可替代的。”
“数字中轴”将成重要平台
“数字中轴”项目分成三部分:“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北京中轴线IP强化”“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数”。
“北京中轴线数字展陈”体系由线上数字博物馆和线下数字沉浸展组成,未来将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及社会大众认知、了解并参与中轴线申遗和保护的重要平台。其中,线上数字博物馆包括“云上中轴”小程序、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以及中轴线APP三大部分。目前,“云上中轴”小程序1.0版本已上线,它通过数字化方式在线呈现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风貌,吸引社会大众互动体验并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线下数字沉浸展则借助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内容,打造强互动体验的创意展项,未来将会在19个遗产点以及海内外巡回展示,向全世界系统介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营城理念、建筑设计、营造水平。
“北京中轴线IP强化”着眼于提炼、展示北京中轴线文化IP,打造中轴线系列数字形象与IP产品。开放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中轴线IP的文创开发,运用音乐、影视、游戏等多元文化艺术形式,表达并传播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触达社会大众,传播到世界各地。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数”将通过关键数据指标、结果与趋势、重要案例汇编的形式,综合呈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进驻北京调研时,这个指数将帮助他们准确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发展情况。同时,这也将为北京中轴线相关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实现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用科技手段讲好中轴线故事
此次,为了能在线上打造更有沉浸感的中轴线展示体验,腾讯开放自己多年累积的游戏技术,包括游戏引擎技术、物理仿真技术以及云游戏技术等。此外,AI知识图谱、腾讯地图、区块链、多媒体实验室等多方面资源也都将参与到“数字中轴”中,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让大众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沉浸式感受中轴线的恢弘气势,了解中轴线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将以数字技术推动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探索文化遗产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模式。”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说,希望“数字中轴”项目能够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从普遍性价值到社会知识的转换;二是让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更好地触达社会大众,传播到世界各地;三是实现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大力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我们要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以此为牵引保护北京老城整体格局,彰显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空间秩序。既要注重历史文化,又要注重现代生活,使北京老城焕发新的生机。”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期望借助数字之势推动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用科技手段、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展示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讲好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故事与现代故事。(本报记者 郑 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