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修复让经典“永生”
不久前,动画片《天书奇谭4K纪念版》在全国公映,引发了老中青少观众的集体关注。这部问世于1983年的影片,以脍炙人口的中国神话故事、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独具特色的角色形象设计,在国产动画片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将近40年后,这部经典动画片跨越时间的长河,重新在影院与观众见面,得益于当今电影数字修复技术和从事电影修复行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抢救迫在眉睫
从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起,100多年来,胶片始终是电影不可或缺的载体。而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点。进入21世纪,胶片电影逐渐成为过去式,2012年前后,电影拍摄几乎全部转为数字化。
2009年,经过剪辑修复,王家卫执导、曾于1994年公映的影片《东邪西毒》在内地重映,取得了近4000万元的票房,掀起华语电影重映潮,也让电影修复走进观众视野。
电影修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胶片电影拷贝转移到数字载体上,同时,进一步复原甚至优化原片的影音品质。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电影胶片容易出现发霉、变形、脱色、划痕等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完成数字化修复,就有可能导致电影永久性丢失,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国家级电影胶片保存机构,有3万多部影片、60多万本胶片库存。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史研究部副主任李镇说:“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至今,每个重要时间段的电影都有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一些纪录片,已经成为国家的影像档案和民族记忆。”
电影修复不仅意义重大,时间也很紧迫。根据全球130余家电影资料及收藏保护机构统计,自电影诞生至今,保存下来的拷贝仅为总数的10%左右。具体到我国,资料显示,从1905年到1949年,我国共生产数千部电影,但是拷贝保存下来的仅有20%左右,20世纪20年代摄制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保留下来的不超过10部。
200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启动“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在国内率先开始了抢救、保护国产老电影的工作。中国电影科研所、中影数字基地、上海电影技术厂、西影集团、珠影集团等单位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修复团队。
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电影修复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精细,“从技术层面来看,修复一部影片包括胶片物理鉴定修补、物理清洁、数字化、自动修复、人工修复、音频修复、二级调色、声画字幕合成这些基本步骤。”西影传媒影像修复中心负责人雷刚介绍。
电影修复分为精致修复和普通修复。雷刚参与修复的第一部电影是《最后的疯狂》,他记得有一个画面由沙滩、海浪与下着雨的天空构成,脏点、划痕等肉眼可见的损伤和海浪、沙粒、雨点混合在一起,非常难以修复,“就好比一个刚学会开车的人第一次开车就碰上了早高峰,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他说。
“一个熟练技术人员一天最多能精修200帧,但一部90分钟的影片,有大约13万帧,如果只有一个人精致修复一部电影的话,至少需要两年。”李镇表示,电影修复工作量巨大,一般由十几个人组成一个修复团队,大家分工协作,即使这样,精致修复一部电影也至少需要三四个月。
西部电影集团出品的300多部胶片电影均已完成修复。雷刚表示:“年代久远、问题严重的胶片一般会放在第一顺位进行修复;排在第二顺位的是知名度较高、获过各类奖项的以及知名创作团队的影片,这些影片数字化修复后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些保存情况较好、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问题的胶片放在最后修复。”
电影修复不仅是一门技术活,在艺术上也相当讲究。“修旧如旧”是修复师们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把控老电影的艺术性,在修复过程中,修复师们会请影片的导演、灯光师、摄影师等主创人员来到修复车间,对影像的品质和效果进行指导,修复师们会努力还原主创人员的初衷。“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整体色调是偏红色的,如果以现行影视调色标准来操作的话,色彩必然是另一个样子,会偏离导演当初的创作意图。我们是胶片的还原者,而不是创作者。”雷刚说。
在《天书奇谭4K纪念版》的修复过程中,声音修复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艰难的环节。此次声音修复是将声音从单声道中分离,其复杂程度相当于纯手工在一幅画中将所有单色提取出来,而修复团队最终不但成功做到了,还为影片配上了立体声。李镇认为,能够在影院中听到《天书奇谭4K纪念版》的环绕立体声效,证明中国动画电影修复事业本身就是一段“奇谭”。
在尊重历史、尊重艺术的基础上,修复师们也会用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老电影。2021年,红色经典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时隔63年,从黑白影片变为彩色影片,在大银幕上与观众再次相见,令人啧啧称奇。而电影着色背后,是修复师们的匠心。李镇介绍:“修复团队不知道女主角的旗袍应该是什么颜色,就去翻老照片;不能确定楼房的色调,就去上海实地观察老楼。为了色彩能更精确,他们查找了很多报刊资料,甚至找老人们询问。”
技术加持电影修复
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相继设立电影修复单元,展映修复版影片,让观众们通过大银幕重温不朽的经典。
李镇透露,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的影片数量已经接近7000部,“我们的目标是把馆藏影片全部进行数字化修复。保存好胶片,修复好胶片,研究和利用好胶片,是我们的使命。”
除专业机构外,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也陆续加入到电影修复的队伍中。爱奇艺和新派系文化传媒联手修复的《护士日记》先后于2018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和2019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放映,这部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状况和人民精神面貌的影片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在爱奇艺平台上也获得了大量用户好评。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AI技术给电影修复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说起爱奇艺的ZoomAI视频增强技术,爱奇艺高级总监刘俊晖介绍,电影修复初期主要以纯人工修复为主,成本较高,耗时较长,难以满足大规模修复的需求。2018年,爱奇艺自主研发了ZoomAI视频增强技术,借助AI的力量,电影修复的效率大大提高,据测算,AI修复电影的效率大约是人工修复的500倍。
此外,AI技术也可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精准还原老电影的艺术风格和美感。刘俊晖介绍,爱奇艺与厦门大学联合修复的影片《东方红》,通过ZoomAI视频增强技术从多维度“唤醒”该片,清晰却不失年代感。在修复划痕阶段,相较于黑白电影,《东方红》原片即为彩色介质,其所产生的划痕也为彩色,因此,AI修复团队迅速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在实现黑白划痕自动修复的基础上,也精准识别并修复了影片的“彩色伤痕”,“不论绚丽的场景还是演员各具特色的形象,都不会受到划痕干扰,全面提升了影片的音质和观影沉浸感。”刘俊晖说。
AI技术助力电影修复飞速发展,但人工修复依然不可或缺。雷刚表示,“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运算、可学习提升是好的方面,能大大提高修复效率和效果,但运用不当可能对胶片的颗粒感有所损伤。而失去颗粒感,也就没有胶片电影的感觉了。”很多需要精致修复的经典电影,往往是数字修复和人工修复的完美结合。(杨文瑛 苗 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