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 “红黄绿”段分类管理
中新网济南1月18日电 (记者 赵晓)2022年,山东将实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齐长城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海岱考古”工程等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对齐长城遗址、大运河沿线文物开展“红黄绿”段保护管理。严管“红段”、紧盯“黄段”、不放松“绿段”,让文物保护落到实处。
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18日在济南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成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在抓项目、活起来上创新突破,统筹保护与利用,在做好保护基础上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在发言中表示,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是今年山东文物工作的总抓手,要通过“十大工程”、45个重点项目,串起文物工作全盘,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工作整体提升。
王磊说,在文物保护方面,该厅今年将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合作,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加强监控,启动实施齐长城遗址、大运河沿线文物以及国保单位的卫星遥感监测,通过卫星定位精准确定文物安全问题区域,快速及时处置。山东省政府已经批准公布第一至八批226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勘定成果,各地将把勘定成果纳入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严格保护。
作为考古大省,2022年,山东还将深入开展“考古中国”课题项目,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山东行动。王磊介绍称,该省计划推进焦家遗址、岗上遗址、尧王城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琅琊台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做好沂水跋山遗址发掘研究。落实“先考古,后出让”政策,加强对首批确认的10家考古调查勘探单位的监管,支持各单位严格依法、规范标准推进考古调查勘探,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质量。
在遗址公园建设方面,山东将持续提升已经挂牌的曲阜鲁国故城、南旺分水枢纽、章丘城子崖等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利用水平,对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名单但尚未挂牌的泰安大汶口、日照两城镇、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公园抓紧项目策划,推进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各项工作,争取尽快挂牌。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20个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公众开放。
此外,王磊在会上强调,山东省委提出该省9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成为今年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底气所在,要依托山东优势打造文旅发展新优势。立足“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文旅系统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立足农业强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游、田园采摘游等;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城市设施,发展城市休闲游,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立足“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加强资源深度开发,再造山东海洋旅游发展新优势。
当天,会议对2021年山东文旅系统成绩突出、走在前列的工作项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报表扬,济南、潍坊、烟台、济宁等6市文旅部门负责人线上做了交流发言。(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