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冬奥顺风车 | 45分钟让新冠病毒现出原形,科技为冬奥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01-24 16:07:00来源: 光明网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完全遏制,科学防疫成为办好这届冬奥会的重要前提。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下,机器人“消杀”、气溶胶检测、紫外线消毒、等离子消毒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将为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技园生物气溶胶检测实验室,实地探访了北京冬奥会防疫“黑科技”之一的气溶胶检测。

  图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 向记者介绍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

  光明网记者刘希尧/摄

  作为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重要途径之一的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可以被直接吸入肺部,尤其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冬奥会上,如何做好环境中气溶胶新冠病毒的监测?2020年10月,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单位的科学家开展应急攻关,仅用8个月的时间开发完成了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

  “奥运赛事期间,需要在4个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反馈给防疫部门。这就要求场馆内的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必须准确、高效、灵敏。”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向记者介绍,这套监测系统由便携式气溶胶采集器和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两部分组成,能在30分钟内完成采集,45分钟内自动检测出结果。“针对空气中气溶胶检测的需求,这个监测系统的灵敏度达到20拷贝/毫升,常规核酸检测灵敏度在200-500拷贝/毫升之间,比常规方法灵敏10倍。” 刘鹏说。

  图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林宝宝现场操作该系统

  光明日报记者黄小异/摄

  研发完成后,在去年的4月,刘鹏和团队将该检测系统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超过100例样本的临床测试验证。刘鹏告诉记者,他们的的科研人员采集了病人的鼻咽拭子、唾液、呼出的气体和病房中的气溶胶样本,并将样本一分为二,同步进行气溶胶检测和常规检测。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阳性检出率达到现有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出率的三倍。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北京冬奥上的应用,去年的10月到12月,刘鹏和团队先后在首都体育馆、国家速滑馆、冰立方、五棵松冰上中心、国家体育场5个奥运场馆、主媒体中心、和西苑宾馆、紫玉宾馆等2家签约酒店进行了气溶胶采样和检测工作。测试赛期间共采集和检测了348例标本,检测成功率100%。刘鹏说,该检测系统在冬奥测试赛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并针对赛时的防疫条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贴合冬奥比赛场景的要求。并且,通过测试赛的实操演练,该产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管理情形下的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操作规范,得到了冬奥场馆防疫部门的认可。

  “奥运期间,气溶胶采集器将被运用在多个场馆内,并在临时设置的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与此同时,刘鹏也向记者透露,他期待北京冬奥后,这套检测系统能在医院、车站、机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得到应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帮助。(记者 刘希尧)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