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电影八进春节档 专家:《熊出没·重返地球》引入“科幻”再获“成长”
中新网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 高凯)春节档合家欢动画大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日前举办线上专家研讨会,自2014年起,“熊出没”系列电影逢年必到,已经连续推出了八部,其中已经上映的7部累计票房超过32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近1亿。
该片导演林汇达当日介绍,作为系列电影的第八部,《熊出没·重返地球》立足于“熊二”这一不完美的角色,尽管身上有很多的小缺点,但是他善良、坚强,身上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最后因为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爱,能够突破自我,完成超级英雄的蜕变,传递“熊孩子也能成为英雄”的理念。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通过多年的积累,“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在美学塑造、想象力释放、品牌拓展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与升级,此次新作包括科幻元素和史前文明的融入是该系列的又一次突破与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宋维才表示,“熊出没”系列在设定上拥有较大的叙事空间,可以不断调整叙事主题,与社会热点话题结合,也因此具有了持续开发并成为成功电影IP的基础。《熊出没·重返地球》在技术上尤为出色,也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此外,该系列坚守春节档的策略十分成功,国民品牌和节日氛围的叠加,使其成为春节档的重要参与者和获益者。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看来,《熊出没·重返地球》不惧熊二“拖油瓶”的以往形象,以其作为核心人物塑造人物成长。最终熊二能够变身守护亲人、守护朋友、守护家园的英雄,重要的不是完全改变自己,而是要正视自己,更加强调了人的自知、自律、自省,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了对孩子们的正向引导。
作为该系列的最新一部大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着力引入科幻元素,并在制作上进行了大幅升级。据出品人尚琳琳介绍,“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熊出没一直以来的一个主题,影片通过史前文明的假设与构建,让观众更真实感受文明的失落与回归,从而传递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大环保理念。同时片中大量航空和外太空的场景也是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致敬,启发孩子们对宇宙航天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据悉,全片2000多个镜头中特效镜头就达到1500多个,角色和场景数量也分别达到300多个,技术上突破了许多难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表示,动漫的本质,除了美术和技术类的创作,还应贯彻以幻想力为核心的美学策略,营造奇幻、科幻、魔幻的效果,从而实现现实题材无法呈现的效果与精神传达。《熊出没·重返地球》充分依托了这一本体,对太空船、南极等场景的塑造,充分发挥了动漫元素的想象力,在喜剧细节的处理之外,让“熊二的成长”“莱尔特史前文明的失落和回归”等主题的表达充满可信度。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电影风向标主编胡建礼指出,《熊出没·重返地球》最大的不同是科幻元素的大量加入和特效制作的大幅升级,是一部具有成长意义的大片;其次,影片笑点密集,夸张搞笑的桥段让整部电影充满童趣,通过“熊二”的成长与转变,让观众在欢笑之余有所反思。他认为,“熊出没”系列的持续面世,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系列化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其绕开神话传说,打造自有IP的探索,在动画片类型拓展上实现了突破。
经过九年八部影片的洗礼,“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其对国产动画乃至国产电影的系列化开发的均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章柏青指出,系列片的创作一直面临两种困境,一是不断重复原有模式,缺乏创新和变化;二是没有连续性,偏离了系列片的初衷。而“熊出没”系列始终保持“环保”理念的表达,保持亲情与友情的凸显,而每一部影片的创作与设定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审美的变化等有新的表达、新的融入。比如,本片科幻元素的融入与呈现,对外太空和史前文明的构建,都紧扣时代热点,充满了宏大的想象力,在镜头、特效、视觉呈现上都实现了技术的浪漫效果。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马华认为,“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已逐渐成为类似于迪士尼、皮克斯等的国产动画品牌,脱离了最初的“小手拉大手”,更多成年观众已经有了情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牢牢站稳了春节档的受众基础。未来,需要更多的守正创新,《熊出没·重返地球》用科幻类型片的处理方式,串联了现实生活和远古文明,拓展了叙事的空间与时间,后续的开发可以继续突破类型框架,通过八部大电影的积累,“熊出没”已经构建了电影世界的结构,人物已经足够多元,可以增强角色之间的互动,打造真正的“熊出没”宇宙。(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