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直播间里展技艺
“双奥之城·看典”直播活动推出“匠心匠艺的守望”
非遗传承人直播间里展技艺
昨天下午,2022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直播活动现场,洋溢着浓浓的非遗气息。本期直播活动主题为“匠心匠艺的守望”,现场邀请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李琳琳介绍北京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此外,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宝行韩海娟,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白莉、杨雪,珠若瑞(北京)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李伟等嘉宾分别讲述了花丝镶嵌、京彩瓷、绳结等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和传承故事。直播间里传承人话非遗、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用数字多媒体技术
记录非遗技艺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李琳琳表示,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李琳琳介绍,北京非遗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北京非遗在充分汲取各地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批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的宫廷艺术,如“燕京八绝”。二是多元融合,博采众长。历史上蒙、汉、满等民族在京建立政权,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文化在京交流交融,出现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蒙镶、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钟表修复技艺和内画鼻烟壶等项目。三是雅俗共赏,民俗淳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兴盛,如京剧、评剧、相声、岔曲,还有五行八作、什样杂耍和百样吃食等等,生活气息浓郁。
将非遗资源完整准确地保存记录下来,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重点。李琳琳表示,近年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大量工作,比如历时三年创作出版首部以中轴线为核心、突出文旅融合特色,讲述老北京城变迁和人文历史故事的《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体量达300余万字,是迄今为止市场上规模最大、题材最广的北京中轴线主题历史文化丛书,填补了深度探访中轴线文化旅游资源类丛书的空白。此外,还编辑出版《长城就在屋檐下:长城非遗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等作品。同时,利用数字多媒体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已有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拍摄制作口述、项目实践、传承教学影像资料等方式,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目前已开展六批共58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
花丝镶嵌技艺传承
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
直播间里,一个一比一复刻的明万历皇帝所戴金丝翼善冠十分夺目。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宝行的韩海娟女士借此给大家科普了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技艺。这技艺到底“绝”在哪里?韩海娟表示,花丝镶嵌主要有掐、填、攒、焊、编、织、堆、垒八大工序,细分下来,每道工序千变万化,各有讲究。
“我觉得其中‘焊’这道工序是最难的,如果火候没掌握好,作品就全废了,前功尽弃。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匠心热爱和坚持的精神,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蕴涵着匠人的情感,所以每件作品都是带有灵魂的。”韩海娟说,花丝镶嵌在过去属于宫廷御用品,以繁复和雍容华贵为特色。而在当代,任何一个工艺想要传承下去,必须得创新,符合时代的特色。
“我们尝试把欧式的制作工艺及表现风格与花丝镶嵌工艺相融合,在作品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时尚元素,中西合璧,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供出赋予历史、新颖别致、品质珍贵的原创首饰。而且我们在创新时要结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赋予作品时代特色,但关键是要保留传统工艺的精髓,运用老的元素,用极简的工艺去表达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的精湛和完美。”韩海娟说。
看到不少年轻人关注到花丝镶嵌技术,韩海娟特别欣慰:“特别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其实不只是花丝镶嵌,任何一个技艺要传承下去,都需要年轻人的参与,代代有传承。虽然花丝镶嵌技艺繁复精深,制作过程漫长枯燥,需要很高的悟性,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有这么一份对中国国粹的热爱,做出来的作品就一定会超越历史,而且新一代年轻人的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还可以让花丝镶嵌焕发新的生命和色彩。”
京彩瓷传承人
直播现场“秀”上色
作为京彩瓷的非遗传人,来自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的白莉和杨雪也来到了直播间与网友见面,她俩是一对师徒——白莉是京彩瓷第四代传承人,杨雪现为京彩瓷第五代传承人。
说起京彩瓷的历史,白莉如数家珍:“京彩瓷始于康熙,盛于雍正及乾隆时期。清末随着官窑瓷器流入市场,为了满足人们好古赏旧、日用和其他特殊需要,京彩瓷也开始烧制出各种逼真的前朝经典瓷器,这些瓷器胎质、釉色、画面精细度堪比官窑。新中国成立后,京彩瓷在统一管理下规范发展起来,政府组织成立了由吴德祖主要负责的专门制瓷画室。1973年初,筹建起了以生产京彩瓷为主业并由吴德祖的弟子余观保掌管技术的北京市工艺品厂(即现公司前身),在原来小作坊制作的基础上,建起了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厂家,作品主要以出口欧美为主。”
活动现场,白莉和杨雪还专门带来了几个京彩瓷作品,让网友大饱眼福。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京彩瓷,杨雪还现场给网友展示釉上彩技艺,只见她左手举着瓷器,右手握着毛笔,一笔一笔给瓷器上彩,上色十分考究。观众们也不禁屏息凝神,认真观看学习。
为了做好技艺推广,传承人们没少忙活。“作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不仅手艺人要守艺要传承,更要大家一起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承接了各项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线上直播车间生产流程全貌等等,尽最大努力将非遗传统文化推向社会,邀请社会人士共同体验制作釉上彩绘等项目。至今在北京已有数家中小学、社会企业团体或个人接触、学习了解过我们的非遗文化,体验制作过我们的陶瓷制品。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上,京彩瓷作为体验项目,也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到了非遗技艺。”杨雪说。
绳结丝丝入扣
编制过程并不简单
“普通人做个绳结,以结实、牢固为主,而绳结作品讲究工整、对称、流畅。编制绳结则要经过编、抽、修的过程。各种结的编法是固定的,抽可以决定结的松紧、耳翼的长短、线条的流畅与工整;修则是对绳结的最后修饰,如缝颗珠子、上浆等。绳结变化繁多,编绳用的线除了棉、麻、丝、尼龙和皮线之外,还可以搭配金银等金属线材料,更增加了绳结的功能与适用范围,不论是首饰、衣服、礼品包装的美化,还是室内各种陈设物品装饰,都可以搭配绳结来增添美感……”来自珠若瑞(北京)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李伟在直播间里给大家介绍了历史悠久的结绳技艺,并带来了几个结绳作品:背云儿流苏、如意结镂空寿字香囊、吉祥结、妃子结,可谓精美绝伦。
“绳结丝丝入扣,看似精巧可人,实则并不简单”,李伟说,编制过程不仅需要一份耐心,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手工的东西太耗时间,老感觉时间不够用。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些技法,我们要把它传承下来,还要加上自己的创新,这样才能让绳结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不断。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绳结艺术的大家庭,由兴趣爱好到专业学习,希望能把绳结融入艺术,把艺术融入生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文/记者 蒋若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