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景德镇非遗传承人: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中新网景德镇2月17日电 题:走近景德镇非遗传承人: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记者 王昊阳
初春,微寒。景德镇市昌江区大美至尚陶瓷文化创意公司二楼的一间工作室内,空气中流淌着舒缓的音乐,孙德娜静坐工作台前,手持画笔,在光洁如玉的薄胎瓷坯上勾勒紫藤花线条,绘出春天的盎然生机。
孙德娜是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也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新彩花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工于花鸟、走兽、人物,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孙德娜正在创作的艺术作品名为“紫气东来”。既是一件陶瓷艺术作品,也是一件实用的家居用品:台灯。
“先用刻刀在泥胎上雕出小孔,填上釉料,烧制成瓷胎后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呈现镂空效果,再在瓷胎上绘画,烧制成成品。”孙德娜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历时一个多月,需经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陶瓷灯具上,米粒型的镂空图案堆砌成低垂的花朵,在灯光的照射下透出富有层次感的光芒。瓷胎上绘有紫藤花、蜜蜂、黄雀,构思巧妙,错落有致,明暗相间,虚实结合。
放在案头它是一件艺术品,接通电源就是照明灯具,它既是装饰品,又是日用品,陶瓷绘画艺术与灯具的光影结合,展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之美。
“我们要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孙德娜表示,传承非遗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创新的形式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以清新而富有现代感的面貌在生活中鲜活地呈现出来,既有美观性,又有实用性,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景德镇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艺术之城,是艺术家们向往的热土。“我从小就喜欢美术,高中开始系统学习素描水粉。2005年考入景德镇学院,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孙德娜说,学习期间她对国画花鸟更感兴趣,就将主攻方向定为新彩,因为新彩绘画颜料更灵活,可塑性更强,能展现油画的丰厚和国画的清雅。
“学习期间,除了吃饭睡觉,大多时间都在练习绘画和书法,每年用坏几十支毛笔。”孙德娜说,毕业后她留在这座艺术之城,潜心新彩陶瓷创作。
创作之路充满艰辛。一件作品,从泥胎到成品,需要一个多月乃至更长时间。
“先在泥胎上进行雕刻,再喷上釉料,烧制成瓷后进行绘画,第一遍绘出初步的明暗关系,再上彩料,第二遍加深画面层次感。”孙德娜说,制作镶器成品率更低,泥坯在烧制过程中极易变形,颜料厚度要精细掌握,釉料中的油份多了,就会烧裂、脱落,导致作品报废。
“花鸟动物绘画难度大,创作更要细心。动物的眼睛细小,对于细节表现要更加灵动,要分出层次,展现出活力和神态。”
创作之难,最难在创新。孙德娜表示,艺术家要承前启后,融合古今,走出独特的创新之路。
“有一次欣赏北宋王希孟的画作,很受震动,画中人物刻画入微,飞鸟用笔轻灵,有展翅欲飞的感觉。”孙德娜说,他从中获得灵感,研制出一套茶具,命名为“千里江山图”。
在直径仅为4厘米瓷胎上,用半刀泥立体雕刻工艺精雕山水,以纤毫之力表现出千里江山的磅礴气势,并以影青釉着色,展现天地山河广博之美。茶具灯光的映射下,明暗相间的透视感,竟让方寸之间充满雄浑之力。
问及创作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孙德娜表示,艺术创作永远没有最满意的结果。“我创作了一幅作品,取名‘无问’,正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展出,画的是一只从迷雾中走出的老虎,不问来处,不问归处,只是坚韧向前,这只虎就是我自己,步伐坚定,眼神温和而沉着,或许不知走向何方,但会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从事陶瓷绘画工作十几年,从釉下到釉上,从青花到颜色釉,从新彩、粉彩到珐琅彩,孙德娜都在不断进行研究和技术创新。“未来的创作路上,我会坚守热爱艺术的初心,把传统工艺与创新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用艺术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