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以细致笔触记录雄安新区雄浑崛起(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发布时间:2022-02-25 15:59:00来源: 光明网

  作为新时代作家,我们要有肩起历史担当的勇气,走进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指明了方向。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殷嘱托,我深受震撼、备受鼓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作家,我们的赶考之路也要立刻启程。只有我们并肩前进,才能凝聚起新时代磅礴的精神伟力。

  这一次,我的“考场”是雄安新区,扎根雄安、记录雄安、书写一部以雄安新区建设为主题的报告文学精品将是我的答卷。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千年大计”的历史性工程。几年来,雄安新区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像绣花一样使用好每一寸土地。超低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一站式”政务办理模式、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车、无人超市、信息化手段管林护林、雄安高铁站、容东片区安置房……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伴随着雄安新区的成长,我也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这里。我深入研究当地的文献资料:上古时期白洋淀曾是黄河故道,大禹治水,开凿河道,引洪入海,这里是主战场。雄安一带还有着厚重壮烈、可歌可泣的历史人文底蕴:杨六郎坚守瓦桥关,杨继盛铁肩担道义,小兵张嘎手里的盒子枪,雁翎队痛击日寇的扫帚炮……还有那些肥沃土地里孕育的美的精灵:白洋淀芦苇画、苇编,雄县米家务纸花、黑陶,安新“一花三宝”(荷花、芡实、芒子、菱角)等等,不一而足。

  在安新县的一个小村里,我曾偶遇一位渔民老大娘。老大娘问我,不知道将来雄安新区的楼房里让不让盘土炕。她深情地说,睡了一辈子土坯炕,织了一辈子芦苇席,将来的新区,如果有她织席的手艺用得上地方,那该多好啊!那一刻,我意识到,未来的雄安新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应该记得住乡愁。在那里,既会有高楼广厦,鳞次栉比;也一定会有逐水而居,渔歌互答,土炕上铺开着一领领宽展展的白洋淀芦苇席,清香袅袅……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将要生长出绚烂无比的青枝绿叶和姹紫嫣红。我是河北人,曾多次在这里采访,也发表过若干相关作品,但这些作品与这片热土的雄浑历史和辉煌未来相比,都不匹配。每每想到这里,难免遗憾自责。

  这次参加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广大作家艺术家一道学习交流,深刻感悟新时代,让我下定了决心——到基层去,到现场去,扎下根来,挖一口深井!我以雄安新区容城县的北河照村一带为长期深入生活点,计划花上几年时间,用眼睛、用双脚、用心灵去深层体验,以细致而微的笔触全面记录雄安新区雄浑的崛起,力争写出一部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纪实文学作品,为雄安新区立传。

  我知道,雄安新区只是无数精彩中国故事中的一个。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中国文学界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报告文学在其中必将担当大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处处是精彩的中国故事,只有用情用力地书写记录,才能回应历史、激励当下、传之未来。

  我选择的长期深入生活点北河照村,有一位历史名人杨继盛,他的名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曾经激励了一代代知识分子。作为新时代作家,我们要有肩起历史担当的勇气,走进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形象新人物;在扎根人民的过程中,领悟人民心声,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记录新时代、书写新“史记”,以扎扎实实的精品力作交出我们的答卷!

  (作者:李春雷,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