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闪耀新时代
文明之光闪耀新时代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培育时代新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作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一系列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部署。
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坚持试点先行,勇于探索创新,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渐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把文明的馨香送往千家万户,把神州大地装点得分外美好……
宣讲鲜活多样
理论深入人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在内蒙古大草原,乌兰牧骑队员们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唱支山歌给党听》赢得阵阵掌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数十支乌兰牧骑深入基层一线,把文艺演出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把党史故事演给农牧民看,好评如潮。
从成立之日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领导干部讲政策讲成就讲形势,专家学者讲学理讲道理讲哲理,老百姓讲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的变化,青年人讲给青年听、“百姓名嘴”讲给群众听、身边榜样讲给身边人听……深刻的观点、生动的案例、鲜活的语言融为一体;一支支扎根在基层、活跃在基层的宣讲队伍第一时间把党的理论政策传到群众身边,送进百姓心坎,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矢志不渝跟党走。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近年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队伍、内容、方式、场所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握群众认知规律和接受习惯,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情景剧、快板、器乐配唱、沙画说故事……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铃”文艺微党课宣讲团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相结合,深受基层党员群众欢迎。鄞州区横溪镇金峨村村民朱裕仁说:“宣讲十分接地气,像我这样文化程度不高的,也能听得懂!”
中央音乐学院在浙江省宁波市、陕西省延安市、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选派优秀教师在音乐教育、艺术讲座、节目编排等方面予以支持,并组织音乐党课活动,用音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从“一人讲”到“大家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草根”宣讲团,发动“百姓名嘴”,身边人讲身边事,生动活泼、针对性强,增强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
“嘿哟嗬……寻乌河水波连波,一法一规总关情,百科全书民法典,生老病死它都管……”江西省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村民王焕平是远近闻名的“百姓名嘴”,不但有一副好嗓子,更擅长将时事新闻和党的政策编成歌谣。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百姓名嘴”工程,王焕平已创作出300多首山歌。“山歌老王”等一批“百姓名嘴”宣讲队,已开展宣讲2600多场次,受众达10余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才能增强对群众特别是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感召力。
北京市海淀区是科技、教育资源聚集区,为凝聚“弹性工作”的上班族,上地科技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录制10部XR(扩展现实)融媒体微党课。从脚本、讲述到剪辑、直播均由志愿者完成,让大家在“科技+”中学百年党史、思美好生活、悟拼搏精神。
越来越多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宣讲,使宣讲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成倍提高,声声入耳、句句入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志愿汇聚力量
服务温暖人心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朴实话语蕴含着真挚情感,体现着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切实履行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赞誉。
“春有草莓夏有桃,秋有葡萄冬有枣;一年四季花盛开,月月都有鲜果采。”江苏省句容市是闻名全国的水果之乡,丁庄村更是全国知名的葡萄种植基地。句容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葡萄架下的文明实践”科技助农志愿服务项目,1800多名志愿者一边传授葡萄栽培技术,一边宣讲党的理论政策,让科学理论与农民生产生活深度交融,不但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普及,而且大幅提升了农民收入。丁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志军说:“志愿服务和理论宣讲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都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
文明大篷车,驶入百姓家。针对本地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的现状,陕西省志丹县打造“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品牌,推出32类180个志愿服务菜单,由百姓“点单”,志愿者“接单”,利用重要节日、农村集市,开展“流动式”上门服务。“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具体、丰富、精准。”人们竖起大拇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在加速发展,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城市“空巢老人”等群体对生活辅助和心理抚慰的需求格外迫切。
安徽省天长市外出务工人员众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服务温暖民心”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障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全市有3500多名志愿者与困难家庭人员结成“一助一”或“多助一”对子,给老人买菜送药、给孩子办阅读课外班、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精准周到的贴心帮扶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亿人,志愿者倾力付出、倾情投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带给基层的活力,从而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助力基层治理
营造和谐关系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近年来,多地探索县域统筹、镇级指导、村级实施,按照人口规模和居住状况,整合综治、党建等网格资源,划分文明实践网格。基层干部、老干部、乡贤担任网格长,从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群体中选拔合适人选作为“专管员”充实到各文明实践网格。以网格为活动单元,广大志愿者联系到户,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开展上门询单、矛盾调处、关爱服务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铁脚板”顾秋义近来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掌握群众生活状况,作为网格员的他,正挨家挨户地行走察看,了解困难、搜集需求。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的943个网格内,有千余名像顾秋义这样的网格员,他们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员重点任务清单》,全天候、巡回式用心走访,并通过“港城网格通”应用软件,将从群众饭桌前、田埂上搜集来的“槽点”“痛点”及时录入“数据库”。“服务贴心,行动暖心。”张家港市民交口称赞。
社会治理需要人人参与,一些地区用网格助推治理,一些地区则用积分撬动文明,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久前,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庙岗村一组徐某某与邻里闹矛盾,经两次调解仍未达成协议。在第三次调解中,徐某某很快同意了村里的调解协议。为啥?“我们实行诚信积分制度,村民如果失信将扣除相应积分。年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分值确定失信户和诚信户。”宜都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诚信户可根据分值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奖品;失信户将取消相关福利待遇。”
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通过家庭文明诚信档案的宣传运用,让双方当事人明理、知错、诚信、守法,已成为宜都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秘诀”,在调节化解矛盾、治理大操大办、开展环境整治等乡村治理工作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建设已在山东省荣成市、贵州省安顺市等地广泛实施,做守信之人、立文明家风、共建和谐社会的意识深入人心,群众自治落到实处。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投身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助力疫情防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治理的生力军,在扶弱助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援助、应急救助等领域挥洒着汗水、贡献着爱心,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推进,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开展公益服务、纠纷调处、帮教帮扶、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勾画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是政府力量的有力补充,成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深入移风易俗
促进乡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在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民风更加纯朴、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走进天津市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的文化礼堂,一面“笑脸墙”迎面而来,1000多张村民的笑脸如和煦的阳光,温暖直抵心窝。
几年前,针对村里红白事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党总支牵头,村民代表共同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不管谁家,最高标准是每桌400元。”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开源说,“既能把事儿办漂亮,还能省钱,老百姓都很支持,也逐渐习惯了‘有素菜、不油腻、争取光盘’的宴席。”延续了几辈子的“老规矩”改了,村民不再为不堪重负的“人情债”苦恼,经济负担也减轻了,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甜头。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蔚然成风。
规范婚丧礼俗,完善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丧事新办简办,对操办时限、随礼金额、宴席规模等划定上限标准;开展形式多样的“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普及新思想、新观念,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道德评议,定期对村民道德行为开展评议……近年来,各地通过一系列探索,不断深化移风易俗,乡风民风为之一新。
以文化人,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别重视在广大乡村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常识普及、经典诵读、非遗传承、戏曲歌咏等活动,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的理解,自觉求新求变求进步。多地聚焦培育优良家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通过百家宴、邻里谈心会、家风展示会等形式,推动形成以德为邻、与邻为善、互信互助新型邻里关系。
“石榴红,红石榴,石榴红来红彤彤,红彤彤。山村一片好美景,榴乡人们开颜笑,同庆咱乡村大振兴……”生动的唱词,悠扬的曲声,赢得村民阵阵喝彩。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徐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院内,徐楼社区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展现乡村振兴新貌的柳琴戏《石榴红了》正在上演,现场坐满了男女老少,“咱就爱听这传统戏曲,有意思得很!”村民说。
利用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精神文明是艺术团的拿手好戏,团员们利用豫剧、柳琴、琴书、快板等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围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用身边人身边事创作了许多接地气、贴民心的优秀文艺作品,深受群众欢迎。成立10年来,徐楼社区艺术团始终坚持通过文艺节目传递文明新风尚,累计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千余场,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是鲜活的正能量、是看得见的价值观。在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南兵村,“星级文明户”“最美志愿者”等系列文明实践评选活动人气很高。围绕“办好发展的事、捐助惠民的事、做好树正气的事、调解矛盾纠纷的事”,村里将村内好人好事记录在册,并在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南兵村还设置了“孝老服务爱心墙”褒扬村民孝亲行为,每到年底,还对村民家庭美德进行评议,公开选举好家庭、好党员等,让每名村民在心里“称人先称己”……多措并举,“好人好报、德者受尊”的价值观念深入弘扬,人人争当先进,村风民风持续向好。
让信仰的旗帜在基层飘扬,让理想的明灯在人民的心中闪亮,让文明的风尚传遍神州……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正在全方位推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定会更好发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作用,激励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
本报记者 张 贺 郑海鸥 刘 阳 王 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