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代表委员谈经验话前景

发布时间:2022-03-03 10:17: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两会特刊·振奋】

   卷首语

  春风拂绿,美好可期。

  我们始终牢记——“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聚焦“老难题”“新挑战”,上下同欲、万众一心,交出的成绩单鼓舞人心。

  我们在奔赴梦想的路上热血沸腾,充实喜悦,无比振奋。实践证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

  成就使人奋发,经验给人启迪。良好的开端昭示着更可期待的未来。让我们保持奋斗的激情、斗争的勇气,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 黄茂兴代表:

  稳中向好!新起点新气象

  “十四五”开局良好!

  这个开局,突出表现在几个“好”上:

  第一“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使我们更有实力抵御短期冲击、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第二“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全面实现。2021年,我国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8.1%,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达到了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第三“好”,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不少新动能、新行业、新机会得以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四“好”,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占世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但只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一定能够不断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光明日报记者尚文超、张胜采访整理)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韩庆祥委员:

  优势彰显!制度更加成熟

  2021年,面对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影响,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一年,我国政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可聚焦为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全面推进。可以看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筹办北京冬奥会等实践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国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中国之问”,从根本上就是解决国家“强不强”的问题,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世界之问”,从根本上就是解决世界“太平不太平”的问题,实质是为世界谋大同;“人民之问”,从根本上就是解决人民生活“美好不美好”的问题,实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时代之问”,从根本上就是解决党如何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问题,实质是为中国共产党谋强大。上述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说服力,其实质就是为马克思主义谋生机,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光明日报记者张胜、尚文超采访整理)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潘鲁生委员:

  新增长点!中国设计火了

  2021年,中国设计作为产业的驱动力量、文化的生动表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在建党百年之际,一系列设计作品对党的历史、思想和精神作出诠释。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共一大纪念馆等,从空间构造到广场雕塑、序厅壁画以及展陈设计,全面表现党的奋斗历程,实现了历史性、纪念性、精神性内涵融为一体的景观式呈现。“七一勋章”的设计融入了党的历史、党的精神,也融入了传统工艺,是党的奋斗征程、丰功伟绩和理想追求的象征化表达。

  2021年还产生了一系列彰显国家形象的标志性设计,于意象化的设计语言中体现国家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例如,北京冬奥会场馆、吉祥物等的设计不仅体现体育精神,还融入了传统工艺、传统纹饰、汉字等中华文化元素,是文化的设计表达与传播。又如,中国国家公园的标识设计,主体为“山”“人”“众”的汉字意象,并选用书法造型,表现祖国山河壮阔、人民团结、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动图景,表达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公益性的建设理念,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展示古往今来的文明智慧和时代发展的价值追求。

  2021年,国货生产和消费持续引领潮流。在很多设计中,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典型符号、纹样图案等与当下的物品功能、视觉形象、空间构造相互融合,使传统文化的设计拥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乡村手工艺经过设计创意,与乡村电商、文化旅游结合,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的综合助力下,成为新的文化IP,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冯帆采访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代表:

  升级发展!社会建设步入新阶段

  2021年,我国社会建设跨入升级发展新阶段。

  首先是目标走向升级。社会发展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民生保障制度从单项推进转向综合统筹、协同高效推进,人民群众从追求物质相对丰裕转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转变意味着社会建设正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提速而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其次是路径更加清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社会建设提供了更加清晰、更为具体的政策依据。

  再次是具体政策有实质性进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性文件,均是对“十四五”规划任务的落实,也是社会建设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最后是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分别较上年实际增长8.1%、12.6%,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9.8%;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较2020年稳中向好;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及残疾人事业也在稳步发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建设能全面步入升级发展的新阶段,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化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目标和保障民生、发展民生的新行动。(光明日报记者张胜、尚文超采访整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谷树忠委员:

  前景可期!美丽中国铺开新画卷

  2021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进展和成效。可用几个“更加”来概括:

  更加注重思想引领。无论是污染防治还是生态修复,无论是空间治理还是资源节约,无论是经济生态化还是生态经济化,都更加注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理念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之中。

  更加注重统一部署。特别是党中央统一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顶层设计,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更加讲求策略,尤其注重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平衡兼顾、协同推进,确保“双碳”工作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更加注重讲好故事。特别是借《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之机,通过中国人善待大象的事例,讲好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动人故事。

  2022年,“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可期。(光明日报记者尚文超、张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3日 06版)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