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银保监会:代表委员关注集中在五方面 推动金融活水润泽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2-03-10 16:11:00来源: 人民网

  编者按: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更好履职为民的内在要求。去年国务院部门共办理代表建议8666件、委员提案5718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96.4%和93.4%,吸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4300多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1600多项,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

  为了展现建议提案从“纸上”落到“地上”的工作进展,人民网财经采访了相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部委单位,挖掘政策举措出台背后的故事,推出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部委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系列报道。

  “我的老家在乡村,自己作为知青也在农村呆过三年,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也特别关注乡村振兴。”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自己提交了《关于激活资本要素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提出要将数据作为无形资产,列入融资贷款等,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积蓄势能,并提请银保监会等相关部委办理。

  让他特别高兴的是,2021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吸纳了他的提案内容。

  “《通知》提出要拓宽农村抵质押范围,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等抵押融资,推动金融科技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快健全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这些内容与我一直关注的用数据等资本要素推进乡村振兴是有共性的。”骆沙鸣表示,在提案办理的过程中,银保监会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重点议提案办理,银保监会负责人专门主持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座谈会,邀请自己和几位代表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也同时邀请财政部、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一起现场答疑解惑。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还多次与自己进行电话沟通;当地银保监局也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与自己对接,介绍当地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举措,双方的信息得到了对称,进一步推动了提案的落地。

  与骆沙鸣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有相同感受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培安。

  一直以来,王培安比较关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障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弱,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比其他人群要高很多,由此产生的医疗、护理和相关服务费用支出,对家庭的生活负担和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王培安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全国两会,自己提交了《关于加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制度建设》的提案,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加强制度创新相关研究,并提请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办理。

  “收到王培安的提案后,我们将其列为重要提案,并交由人身保险监管部主办。”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人身险部组织部分人身保险公司召开专题座谈会,重点了解保险业开展老年人意外保险情况及在各地探索的经验做法;邀请卫建委、财政部等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如何落实提案建议达成共识,支持进一步扩大老年人意外险覆盖面。

  “2021年6月30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卫建委,与我和卫建委相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对我的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提进行了答复。”王培安说,他们还介绍了下一步加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引导各保险公司针对老年人群细化保险责任,加快满足7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降低保费,简化投保、理赔流程,积极开发推广老年人群需要和有支付能力的意外险产品。

  “《指导意见》内容与自己提案建议里的内容很相符,感觉是真切在为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而努力,自己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欣慰。”王培安说。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21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过程中,银保监会通过调研、走访、座谈、视频等形式与代表委员进行面对面沟通,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常来常往”,完善办前、办中、办后的全过程沟通协商机制,加强与属地银保监局的联动,做到办理前准确把握诉求,办理中当面听取意见,办理后确保代表委员满意。

  “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上述负责人说,2021年银保监会承办建议提案667件,其中,人大建议391件,政协提案276件。截至2021年7月底,已全部提前办结,办理工作得到上级单位和代表委员的肯定。(杜燕飞)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