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看两会】领悟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深刻意蕴
作者:胡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重点谈了粮食安全问题,并强调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粮食生产取得的巨大成绩,又深刻分析了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确保我国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并从粮食生产总量与结构、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消费与投资、保障粮食生产的要素供给与制度供给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分析我国的粮食问题,涉及粮食生产力的源泉与支撑、粮食生产关系的协调与布局,并上升到上层建筑领域,围绕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立足时代特点和国情实际,讲清楚了粮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粮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生相促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战略性思考和深远性谋划,凸显了在粮食问题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生产力层面,我国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举措,集中体现在对耕地、种子、农业生产技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保护、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既要厚实基础,又要深挖潜力。粮食生产首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其次,要靠农业技术。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早日突破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才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再次,还要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从生产关系层面,重点在解决好人与土地、农民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农业生产资料配置与生产要素优化调整、国内自主生产和国际粮食进口等之间的关系。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继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只有紧扣粮食生产,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把农业各方面生产关系理顺了,才能最大程度激发粮食生产的生产力。
再从上层建筑层面看,粮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粮食生产的农业经济基础,但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上层建筑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用有限的水土耕地资源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吃饱问题,最根本的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解决吃饭问题,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就在于我们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道路优势,从而极大地释放了农村土地生产力,实现了中国人民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飞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巩固拓展既有成果,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就此,在保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上,我们要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还要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还要动员全社会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同时坚持不懈抓制止餐饮浪费,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等。
纵观当今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格局,粮食问题依然制约着人类生存与健康、和平与发展。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世界粮食鸿沟将长期存在,粮食安全已经敲响了警钟。而从国内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伴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耕地、农业用水等资源硬约束始终存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将是我国的一个长期态势。因此,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在粮食问题上我们决不能侥幸、决不能折腾,必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底线。
今年两会前夕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站在战略高度,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就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从8个方面推出了35条举措,这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端牢饭碗,国富民强。当前春播在即,我们要筑牢我国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稳稳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主动,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