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图书出版业十年高质量发展:书映古今中外 开卷展读未来

发布时间:2022-03-21 14:18: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陈雪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刚刚落下帷幕,首钢滑雪大跳台上的冰雪已经融化,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园却热度不减。这些天,园区中游客最多的地方是一处新开的“全民畅读艺术书店”。书店由一座巨大的高炉改造而成,工业风加文艺范,让这里成了新的“打卡地”,游客相机捕捉到的是满满的时代感和新的生活理念。

  “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在刚刚闭幕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九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我国图书出版量位居世界首位,数字出版、印刷业整体规模均居世界第二。“十三五”时期更是我国出版业的丰收期,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推出2612个项目成果,如今,我国正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

  徜徉书海 精品力作助推全民阅读

  “长篇小说《人世间》2017年11月出版到获茅盾文学奖之前,已发行4万套;获茅盾文学奖之后,截至2021年年底,又发行了16万套。2022年开年的两个月时间里,发行22万套。电视剧开播以来,当当、京东两个电商平台的实际销售为5万多套。”3月2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编辑李钊平转发了这样一组数据,细数了小说《人世间》的“畅销之路”。据了解,电视剧《人世间》热播后,原著小说已加印了许多次。

  电视剧《人世间》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程武说,自己是读了原著小说后,被作品朴素的现实主义气质打动,当即决定倾注力量对这部作品进行影视改编。近几年,《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多部小说改编影视剧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事实上,出版业一直扮演着文化产业源头活水的角色,为各个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精品图书佳作频出。一批重大出版工程夯实着文化自信,一批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新成果、服务学术研究的重点出版物,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021年,中宣部出版局联合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开展了“书映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活动,全年共推荐数十本主题出版物,既有权威读本、史学著作、理论力作,也有大众化分众化读物;既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也有画册、连环画等,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时指出,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通过不断实施高质量的重大文化工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0年8月,百年《辞海》更新至第七版,成为“历史和时代的档案馆、大事记和里程碑”,被誉为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标志性出版物。

  如今,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已经走过40个年头。目前,这套丛书已出版至第19辑850种,第20辑正在规划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无论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还是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少儿图书市场,少儿图书已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2016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摘得世界儿童文学领域最高荣誉。2018年,中国以主宾国身份亮相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从曾经的小展位到如今的大展馆,呈现的不仅是中国出版业的实力,还是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说,目前,已有16个省市出台了全民阅读地方法规,很多省市开展了读书节、书展等活动,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阅读教育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赓续文脉 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全国汉文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汉文古籍普查基本完成,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收官……“十三五”期间,古籍保护领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已有13026部珍贵古籍和203家单位入选。

  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担负着承续古今、继往开来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为古籍保护整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陈书》的价值不可替代!”2021年8月,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再度上新。据了解,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已陆续推出了《史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辽史》《陈书》等多种,已成为代表当代学术水准的典范之作。

  据了解,《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期间,有大量重要的古籍整理出版成果陆续问世:《古本戏曲丛刊》(六、七、八、十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组织专家团队编纂完成,《古本戏曲丛刊》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戏曲作品总集;历时30年点校整理而成的《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至南宋宁宗嘉定末年的历代典章制度;《李太白全集校注》是李白研究大家郁贤皓先生的治学心血结晶,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李白研究的最高成就”……

  近年来,海外中国珍本古籍的复制回归已成为古籍整理出版的一股潮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推出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收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66种,共计170册;2020年12月,中华书局发布信息,介绍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的《海外中文古籍总目》进展,该项目共出版海外古籍目录12种,涉及藏书机构18家。

  随着近年来考古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尘封已久的甲骨、金文、石刻、简帛等得以重见世人。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也亮点频出。如2014年面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为研究秦汉之际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集成》学术顾问、已故历史学家李学勤曾说,该书的出版是马王堆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学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面向未来 “走出去”与数字化成就显著

  10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展示图书30万种……2021年9月举办的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全球疫情下首个线上线下结合举办的大型国际书展,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达成版权输出意向和协议4835项。

  党的十九大以来,一大批体现中国气派的优秀图书陆续走向海外,并呈现出了输出国家多、外译语种多等特点。2021年12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马来文版首发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截至2021年12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翻译出版36个语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已经成为海外理解中国的“钥匙”。

  不久前,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宣布,《三体》三部曲英文版版权续约,续约金高达125万美元,这一数字创造了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版权输出的新纪录。至今,《三体》三部曲已输出30多个语种,外文版累计销量超过330万册。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项目工程,构建了内容生产、翻译出版、发行推广等全流程、全领域的“走出去”扶持体系。

  面向未来,才能赢得先机。疫情之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逆势上扬。

  《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全年产业收入超过万亿元,达到11781.67亿元,比上年增加19.2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版业加大转型融合步伐,数字教育、有声读物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如今,打开手机应用程序听一段有声书,付费购买一项网络课程,已经成为人们的阅读新潮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国民的听书习惯进一步养成,有31.6%的成年国民形成了听书习惯。

  开卷展读未来,中国图书出版业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踏步向前。

  2020年,我国国民的听书习惯进一步养成,有31.6%的成年国民形成了听书习惯,较上一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超过万亿元,达到11781.67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9.23%。

  2020年,电子出版物出版营收增速位居新闻出版8个产业类别之首。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1日 05版)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