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传统手绣 绽放传承之美
原标题:山东手造|传统手绣,绽放传承之美
今年是虎年,传统手绣虎头鞋、虎头帽等成为“潮品”。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绣传承人卞成飞制作的丰富多彩的手绣作品,吸引了央视等媒体的关注,也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费县手绣艺术品是“山东手造”成潮品,是山东文化“两创”中不断实践探索、展现新作为的一个小缩影。
沂蒙手绣作为民间艺术瑰宝,植于深厚的沂蒙文化土壤,广泛流传于沂蒙大地,具有浓郁的沂蒙地方特色,而费县手绣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目前,费县手绣为山东省级非遗项目,它集中体现了沂蒙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目前设计手绣制作24大类1000多个品种。
做一双虎头鞋,首先是打袼褙,然后是剪袼褙,先做鞋底,贴上边;然后就是纳底,在袼褙上剪出虎头鞋的鞋面,贴补、刺绣、绣虎脸,然后上鞋底。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要用刺绣、拔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绿、蓝为主,虎嘴、眉毛、鼻子常用粗线勾勒,夸张地表现了虎的威猛。
卞成飞称,费县手绣大约流传了有200多年的历史,因为到虎年了,所以做了大量的虎头鞋、虎头帽和一些老虎的摆件,在色彩上非常有冲击力,也是寓意非常吉祥、非常喜庆。
目前,卞成飞制作的费县手绣艺术品,传统非遗远销海外,还做起了城市代言。
卞成飞的费县手绣作品琳琅满目,有荷包、虎头帽、虎头鞋、包、枕头等,它们色彩鲜艳、造型朴拙、针脚匀实,有着浓浓的沂蒙风情。不仅造型好看,传统手绣寓意也丰富,比如很受消费喜爱的荷包,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蝙蝠围绕寿字,寓意“五福捧寿”;喜鹊和钱币组合,代表“喜在眼前”,有着传统非遗手工作品的淳朴特质。
卞成飞依托手绣技艺,在朱田镇崔家沟社区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实训基地,采用“培训+传承”的模式,通过“固定+灵活”的就业方式,在将手绣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为周围300余名留守妇女、老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了群众收入。
卞成飞的手绣产品也进入竹泉村、朱家林、天蒙、九间棚等景区进行销售,非常受游客的欢迎,收藏类作品则大多被博物馆收藏。卞成飞研发的中秋节手绣荷包、香囊和月饼、红酒礼盒等新颖产品,非常受市场欢迎,为“山东手造”的创新销售,提供了新鲜的思路。
在全省各地,像费县手绣这种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为一体的“山东手造”还有很多。
“山东手造”,是山东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开创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关键举措。目前山东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手造”产业基数大。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已成为“山东手造”资源密集的“富矿”。同时,“山东手造”,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让传统手工艺增添新的光彩。(师文静)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