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冠共存”代价沉重,不宜盲目推行
“与新冠共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英国《卫报》4月9日以“随着英国学会与新冠共存,它面临一场新的疫情破坏”为题发文称,“共存”的压力超乎想象,新冠病毒依然在扰乱英国社会和经济运行、破坏民众日常生活,加剧了部分行业的困难。英国的实践说明,“与新冠共存”代价沉重,不宜盲目推行。
今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凶猛。然而,部分国家却开始全面放松防疫。比如英国,该国政府2月宣布“与新冠共存”计划,在法律意义上全面解除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并从4月1日起不再为大多数民众提供免费的新冠病毒检测。如今,英国“躺平”已近两个月,实际情况怎么样?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的一周内,英国估计有近49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持续保持高位,其中英格兰地区约每13人中就有1人感染新冠,依旧处于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由于检测不完全等原因,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只是估计数据,但这一数据被普遍认为是反映英国新冠疫情的较可靠指标。在感染人数激增的同时,英国的医疗、教育、服务业也没有像政客预想的那样“顺利复苏”。正如《卫报》文章所写,新冠阳性患者的增加持续消耗着英国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大量人员缺勤更导致学校无法正常授课。由于劳动力短缺、通货膨胀等问题至今无法得到解决,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还没有摆脱疫情带来的混乱,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见,“与新冠共存”不仅没有让英国“恢复元气”,反而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特别是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一些国家采取“与新冠共存”“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居高不下。除了英国,美国疫情在经历了去年圣诞假期的高峰后,近一周平均每日新增感染者近3万例、死亡病例近500例;韩国疫情仍处于高峰,近一周来平均每日新增感染者近23万例、死亡病例约310例……科学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后虽然症状较轻,但对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严重威胁,绝不是一些人炒作的“大号流感”。而且,随着每一种变异毒株的特性、传播力、免疫逃逸和病理学的改变,新冠疫情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现阶段“与新冠共存”的时机尚未到来。正如英国知名传染病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所说,就现阶段而言,新冠病毒仍然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猖獗”病毒,会导致反复感染,导致人们无法上学上班,导致大量超额死亡。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一些奉行“共存”策略的国家正面临这样的状况:感染——康复——再感染,暂停——放开——再暂停……德国联邦卫生部长4月6日表示,此前宣布从下月开始允许新冠感染者自愿进行隔离的措施是“错误的”,德国将继续沿用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政策。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4.9亿,死亡病例逾615万;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如果参照一些奉行“共存”策略国家和地区的感染率、死亡人数,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一旦“躺平”,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承受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抗疫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动态清零”的路子是科学的、可行的,选择“与新冠共存”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
“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判,未来一年新冠病毒可能出现如下演变:最乐观的情况,是奥密克戎之后的新变异株毒性显著减弱,现有疫苗可以应对;最糟糕的情况则是出现毒性更强的变异株,且现有疫苗保护力快速降低。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阶段“与新冠共存”不具可行性。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疫情形势,最稳妥、最有效的选择就是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丁戈隆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