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战果创历史新高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去年6月至今实现立案数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4月14日,国新办举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通报,2021年4月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重拳、下狠手,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专项行动和协同作战形成有力的震慑力量
记者了解到,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云剑”“长城”“断卡”“断流”“5·10”等专项行动,统筹指挥各地一体作战、整体打击,先后组织开展150次全国集群战役,有力打击震慑犯罪。
一年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打击战果创历史新高。公安部会同国家移民局组织开展“断流”专案行动,打掉非法出境团伙1.2万个,抓获偷渡犯罪嫌疑人5.1万名;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工信部、人民银行和三大运营商持续推进“断卡”行动,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4.2万个,查处犯罪嫌疑人44万名,惩戒失信人员20万名,惩处营业网点、机构4.1万个。
一年来,国家反诈中心直接推送全国预警指令4067万条,各地利用公安大数据产出预警线索4170万条,成功避免6178万名群众受骗;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技术反制力度,升级优化拦截系统,建立快速动态封堵机制,完善止付冻结工作机制,成功拦截诈骗电话19.5亿次、短信21.4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210.6万个,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91亿元。
针对犯罪新形势,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介绍,随着打击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他特别指出,诈骗集团针对不同群体,根据非法获取的精准个人信息,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现在已经超过50种,其中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5种主要的诈骗类型。
杜航伟表示,下一步要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打高压,迅速掀起新一轮打击犯罪高潮;二是严密防范,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能力;三是深化治理,加大对境外涉诈人员教育劝返力度,继续依法加强对涉诈人员管理,同时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四是加强宣传,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
多部门推动防范治理工作走实向深
在一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基础上,各部门达成共识,全力扎实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2021年,金融系统识别拦截资金能力明显上升,成功避免大量群众受骗,月均涉诈单位银行账户数量降幅92%,个人银行账户户均涉诈金额下降21.7%。”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介绍,人民银行建立支付体系反诈防控制度,精准阻断涉诈资金转移,最大限度为群众追赃挽损,协助公安机关打击买卖账户行为,并坚持风险防控和优化服务两手抓、两手硬,在金融行业“资金链”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金融行业常态化反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加强行业治理,持续巩固深化“断卡2.0”“打猫”工作成效,组织开展互联网领域和跨境电信业务专项治理;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加强反诈技术手段建设,提升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技防能力;坚持多维综合施策,聚焦解决群众痛点推出“反诈名片”,实现对主叫号码的权威标记,有效甄别号码真伪。
“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法严惩不动摇,继续抓好案件审理,提升审判质效,特别是要会同公安、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追赃挽损力度,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李睿懿表示。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负责人程雷指出,在依法从严打击的同时,检察机关将更加重视能动履职,加强案件反向审视,协同推动网络诉源治理,为社会治理发出“检察预警”提供“检察方案”;更加重视全面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开展全流程监督,加强司法全面保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