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感受阅读带来的人生之美

发布时间:2022-04-19 14:51:00来源: 天津日报

  当人们不能通过语言交流时,书籍恰恰能打破空间与时间的距离,为人类交流搭起重要的桥梁。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或许就能改变人的一生。4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27个“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爱上阅读。这一天又恰巧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出生与去世的纪念日,他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短短一句话便道出了人与书籍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就在不久前,B站上一档关于人与书籍的小众纪录片火爆全网,以其良好的口碑不断发酵出圈,关于它的话题讨论层出不穷,它就是被网友誉为“感动无数年轻人”的“宝藏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主题是书

  讲的却是和书有关的人

  《但是还有书籍》是由哔哩哔哩和北京小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人文类纪录片,由罗颖鸾、叶深担任总导演,胡歌担任配音演员。在第一季第一集正式播出的2019年12月11日,胡歌发了一条微博:“很喜欢《但是还有书籍》这个片名。第一次为纪录片配音,很享受这个过程。在此邀请大家一起观看由我配音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希望大家在快时代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指南。”

  这条微博很快被“粉丝”疯转,也带动大量观众涌入B站。在播出几小时后,《但是还有书籍》的片头很快就被“为了胡歌而来”“胡椒前来报道”这类弹幕霸屏。但随着纪录片的持续播出,观众也很快将关注的重心从胡歌转移到纪录片本身,讨论的主题也不再是胡歌的声音有多好听,而是纪录片中的主人公有多“可爱”。

  诚如总导演罗颖鸾在第一季播出后写下的导演手记中说道,“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我们希望以这部片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向‘编舟者’致敬,为爱书人点赞。片长有限,展示的也许只是这个时代阅读图景的冰山一角,也无法道尽这些爱书人、做书人的有趣可爱,但希望我们的片子成为一枚火石,点燃更多人对于书的兴趣。”

  《但是还有书籍》的确做到了它所希望的,这部纪录片不仅吸引了无数的爱书之人,也令很多人从此爱上了书。

  如今,时隔两年之久,《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终于与观众再次相见。第二季在延续第一季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升级,仍致力于记录那些可爱可敬、对书籍怀抱热忱的编辑、创作者、爱书人,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定格这个时代烂漫动人的阅读风景,导演们也希望让第一季那枚点燃人们读书兴趣的小火花,继续燃烧下去。

  在第二季第一集《我们的图书馆》中出现的第一位主人公,就是一位十分可爱有趣的老人,他是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沈燮元。凭借着个人兴趣,沈燮元在版本目录学,这个研究古籍版本和源流的艰深领域里,一做就是七十多年,他也因此在业内有了另一个称号“古籍活字典”。

  如今已98岁高龄的沈燮元每天仍坚持着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早上八点准时到达南京图书馆,开始一天的古籍研究工作。他说自己一辈子没有脱离过图书馆,他和图书馆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没有了水,鱼可怎么活。

  很多人说像他这样,一定能活到100岁,可沈燮元说我不想活到100岁,只想过好每一天。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与当下的年轻人产生了奇妙的心灵共振,弹幕刷满公屏,主创团队把有这句话的弹幕画面截下来,发在了微博。这张截图的背景,正是沈燮元老人为之奋斗了几十年、为南图引进的古籍书架,一本一本,整整齐齐。

  在《我们的图书馆》这一集中还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顾晓军,如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一般深藏不露,12年来自学了法语、意大利语、古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等十几种语言,有学者在国图曾得到过他的点拨,多年后路过这里还专程前来感谢,更有网友发帖寻人,只为见一见这位“世外高人”。在顾晓军看来,当今这个处处充满快节奏的时代,只有书籍才能让人静下来思考,在周围所有人都在追求高效的今天,顾晓军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独处的人未必是孤独的,在由书籍搭建起来的精神世界里,他一定是满足的,博尔赫斯曾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或许国家图书馆正是顾晓军心目中天堂该有的样子。

  如果说国图是顾晓军一个人的“天堂图书馆”,那四川甘孜久美在家乡塔公草原上建起的纳朗玛图书馆,就是生活在那里的孩子们心目中最美的天堂。2014年冬天塔公的一场地震,让正在苏州寒山寺游学的久美回到了家乡,也正是这场灾害触动了久美,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当地家庭的贫困,让曾见识过草原外面世界的久美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接受教育是这群孩子唯一的出路。从最早的帐篷学校,到后来的纳朗玛图书馆,久美一点一点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打造起属于他们的“天堂”,在这里,他们可以真实地触碰到外面的世界,也给了这群孩子寻找美好未来的希望。就像久美说的那样,“我们的心态开阔于世界,才是真正地走出大山。”

  改变传统话语风格

  展现书背后那些年轻的心

  拍摄一档文化纪录片,对《但是还有书籍》创作团队来说,是一件冒险的事。曲高和寡、脱离主流、晦涩难懂,是文化纪录片的固有标签,就连总导演罗颖鸾都表示,在早期的电视台时代,文化纪录片可以说是曾经的“收视率黑洞”。但爱书的她,一直在关注着书圈,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译者、编辑,她觉得这些人的生活很有意思,“私心”里很想把他们的故事,以及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记录下来。

  目前,国内关于书籍这一主题的纪录片还很少,此前罗颖鸾曾制作过一部名叫《书迷》的纪录片,完成后仍觉意犹未尽,想将这一主题继续做下去,以兴趣为出发点的《但是还有书籍》创作团队就这样再次开启了与书的奇幻之旅。

  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能让《但是还有书籍》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不看书的人,恐怕不会对这部纪录片感兴趣,而真正看书的人,也不会看。这是一件两难的事情。”总导演叶深说,团队在制作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想追求一种平衡,让这部纪录片被更多人看到。

  他们尝试了很多办法,最先想到的就是改变纪录片传统的话语风格。原本文化纪录片“掉书袋”的话语风格被打破,无论是解说词还是画面呈现,都力求年轻化。娓娓道来地讲述每个人物身上的故事,尽可能不出现学术性的专有名词,即便不得不出现也要第一时间加以解释,成了创作团队首先需要做的事情。

  在确定下来整部纪录片的基调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这部片子变得有趣起来。平时与书打交道的人,喜欢将自己固定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做着重复的工作,这样看似单调的生活方式,如果用纪录片简单粗暴地呈现出来,只会更加寡淡无味。因此创作团队想尽各样办法,让纪录片的画面变得丰富起来,动画元素就成为片中的重要元素,一些很难拍摄的画面,创作团队就会用动画表现其中的内容,定格动画、实景结合动画、投影拼贴等形式纷纷出现在片中。

  在第二季第二集《成为漫画家》中讲述了三位漫画家的故事。创造了漫画出版奇迹,被誉为“国漫之光”的漫画《镖人》作者许先哲,为了画出《镖人》潜心学习漫画四年,最终创作出了他心中最想表达的角色刀马。《镖人》的故事没有脚本,当许先哲画出第一个刀马的形象,他注视着他的眼睛,想象着这样一个人会在怎样的场景下说出第一句介绍自己的话,就这样有了《镖人》的第一幕,刀马面对悍匪说出,“我叫刀马。记住也好,记不住也好,反正名头不重要。”

  许先哲的创作理念在纪录片中同样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作者与角色在片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框”,这样新颖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更为直接的感动,漫画迷们更是全屏刷满“泪奔”的字样。

  同样带来深刻感动的还有“天才漫画家”赵佳的故事,赵佳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从小热爱绘画的她,童年几乎就是在一个小屋子里度过的,在别的小朋友都在玩耍的时候,她的时间全部用来画漫画。她的父亲曾为她写下这样的自我介绍,“嗨,我是赵佳!就是那个迷恋漫画甚至放弃了学业的怪女孩。”父亲的支持是赵佳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动力,也让她早早就收获了成功,16岁便正式出道成为漫画家。她有一个穷极一生也想画完的故事──《黑血》。

  1997年,赵佳便开始了《黑血》的创作,在那个计算机还没有得到普及的年代,赵佳的漫画全都是靠一支笔完成的,对漫画痴迷的她那时一天能画60页。当时国产漫画的类型还很单一,以科幻为题材的漫画《黑血》独树一帜,也收获了不少漫画迷的喜爱。但没过多久,《黑血》就停止了连载,1998年,赵佳的父亲被诊断出肾癌,为了照顾父亲,赵佳不得以停止了绘画,但《黑血》始终是她心中放不下的牵挂。随着国产漫画的持续更新,赵佳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绘画习惯,以适应当下的漫画市场,但她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继续《黑血》的创作,2017年,新版《黑血》终于再次与漫画迷们见面,赵佳也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威海,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

  在赵佳的人生中,父亲和《黑血》是她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父亲很支持赵佳的漫画事业,他总是逢人就说,“我闺女是天才。”曾经是父亲让赵佳坚定地拿起了画笔,可也是因为父亲的病,让赵佳放下这支笔整整十年。纪录片中,在赵佳平静地讲述下,她与父亲的故事被制作成了定格动画,让观众不禁落泪。

  从爱书之人的身上

  感受阅读的快乐与美好

  在《但是还有书籍》中还有很多与书有着紧密连接的人,他们的生活因为与书相关,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第三集《词语摆渡人》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马爱农,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身份,《哈利·波特》中文版的主要译者,是她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法世界带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哈迷,而生活中的她,也是个喜欢拼乐高,爱好收藏文学周边,充满童心的可爱女人。

  第四集《出版人的日与夜》中,创办“乐府”的涂涂,离开北京,变卖房产,落脚大理,希望做一些能够流传下去的书,真正找到民间有力量的文字。80岁老人杨本芬的《秋园》,两年前火遍全网,就是他出版的作品。

  和绝大多数纪录片相比,《但是还有书籍》的拍摄对象是一群不善言辞的主人公,他们是一群日常和文字与纸堆打交道的人。在日常工作中,主人公们可能一天都不太会说一句话,而纪录片的拍摄要求创作者能在最大程度上打开受访者的心扉,特殊性格的采访对象让《但是还有书籍》的制作困难重重。

  天生性格害羞的马爱农就是其中一位,当初为了争取到她来参与拍摄可是费了导演组一番工夫。刚刚开始拍摄时,马爱农显得很局促,想要暂停拍摄,导演们也表示理解,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面对摄影机的无死角拍摄都是会感觉到紧张的,更何况是对于很少社交、日常跟文字打交道的翻译家们。“马老师接受采访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设。”叶深说。

  第一次拍摄结束后,导演组联系到马爱农,希望进行补充拍摄,被她婉拒了,好在几个月后,完成了心理建设的马爱农再次联系了导演组,同意了拍摄,也才有了现在更为完整的故事。

  当被问及在选择纪录片主人公有怎样的考量时,罗颖鸾表示,“在筛选标准上,我们所选取的人物肯定是这个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不仅专业水平过硬,而且也是很有个性和人格魅力的那种人。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我们选择的人物都是对书籍怀抱热爱的,也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颗赤子之心。”

  如今,《但是还有书籍》已播出两季,均收获不俗成绩,这样的播出效果着实有点出乎创作团队的意料,而令人更为惊喜的是,在这部纪录片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阅读。正如哔哩哔哩制片人朱眯在采访中所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哪怕知道阅读好处多多,大部分人也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这部纪录片就是通过拍摄有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召唤大家拿起想看的书,重新感受阅读的快乐与美好。”

  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短诗《但是还有书籍》里写道:

  即使书页被撕扯,或者文字被呼啸的火焰舔光。

  书籍比我们持久,我们纤弱的体温

  会和记忆一起冷却、消散、寂灭。

  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没有损失,依然是大戏台,

  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

  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

  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

  这首诗也是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名字的来源,希望观众们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看到书籍的美好,也能通过书籍感受到它背后所蕴藏的人生之美。(徐雪霏)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