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木棉花丛中(盛世华光)
想要看木棉花开,还得去海南昌江大地走一走,趁着木棉花开赶紧去看花。我到昌江多次,总是错过木棉花争艳枝梢的时节。到昌江看木棉花,看漫山遍野的木棉花盛开,便成了我深藏不露的心事。今春,我有个身临其境看花之旅,终可心想事成了。
进入昌江境内,木棉树渐渐多了起来,从棋子湾动车站到石碌镇,一路映入眼帘的山岭荒坡,田野湿地,河畔溪边,村庄农舍,都见到木棉树伟岸的英姿和高擎一树繁花的景色。从零星疏散的单株,到满目繁茂的林带,从不经意的一枝独秀,到三五相连簇拥成林,越是临近石碌的地方,木棉树就越多,即便道旁的防风林带,也被一棵棵一排排花树占据了。此时是木棉花开的时节,傲立乡野的木棉树,层层迭迭,千姿百态,枝头上缀满艳似朝霞、红似火焰的花儿,热烈地把昌江大地抹上一片鲜红。车在花路上行驶,人在木棉花丛中穿越,此时的我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赶赴一场热闹非凡的春花盛会。
昌江是个黎族聚居区,黎族人把木棉树称作英雄树,把木棉花叫作英雄花,这源于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相传古时,五指山有位英雄名叫吉贝,他威猛勇敢,英勇善战,多次率领族人抵御外来侵略。吉贝让侵略者闻风丧胆,但后来因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敌人包围。经过浴血奋战,冲出重围的他退守五指山时,已粮绝弹尽。面对侵略者威逼,吉贝宁死不屈,奋战到底,身中数十箭战死。吉贝死后化成一棵木棉树,屹立在高山之巅,而枝头上红艳艳的花朵,是他的鲜血凝结成的。古往今来,昌江这个英雄辈出的土地,抵御外来侵略的战斗从未停息过。1939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海南岛,把魔爪伸到昌江霸占石碌铁矿,侵占矿产,掠夺资源。面对侵略者的残暴和贪婪,昌江各族人民奋勇抗击,拿起武器,参加保家卫国的战斗,直至侵略者战败投降。
我们一路追寻花影、追随花香来到保山,沿着弯曲的山路,步行上了几百米高的观景台,那是看花的最佳地点。登高望远,目之所及处,无限美景,历历在目。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大自然是巧夺天工的画师,用神奇的笔墨挥毫描摹,把栩栩如生的花影春韵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静静欣赏这幅风景画,你会发现画师以碧绿、青绿、黛绿为底色,层次分明地进行描绘。近景为田野,用泼墨的形式,突出乡间梯田的碧绿色调;中景是山坡林地,随地势拓展的画面,铺垫上一片青绿,让青和绿相互交织、衬托;远景是崇山峻岭,用黛绿的墨临摹,呈现山的绵延与逶迤。从色彩上看,红色是画卷的灵魂,属画龙点睛之笔,因为在万绿丛中,木棉花红艳而不俗。把最抢眼的艳红色泽,或星星点点,或赫然醒目,层次分明点缀其间,这样纯朴秀美的画风令人赞叹,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保山看木棉花,观看的是一幅静止的画卷,只能静静品读,默默品味。到了昌化江,泛舟江上看木棉花,身临其境,江畔木棉春色图动感十足,山水相映宛若仙境,两岸美景别有洞天。在蓝天白云下,船儿离岸驶向江心,船头犁开的水面,荡起了水波,激起了浪花,一层层涟漪,一片片水花,似孔雀开屏向船尾散去。泛舟昌化江,沿途蕴含青山绿水,秀美景色徐徐入目。江畔山峦层层叠嶂,森林苍茫绿肥红瘦。艳若云霞的木棉花,尽染丛林,或表现出豪放不羁,或流露出矜持不苟,簇簇花影倒映江中,被江水摇曳出几分飘逸,几分灵动。一条流动的江河,一艘移动的船儿,一幅飘动的绝美画卷,让游人纷至沓来,为的是一睹昌化江春色、江畔木棉花红的风采。其实,早在2011年昌江举办“昌化江畔木棉红”时,这项文化活动就成功吸引人们的眼球。相约去昌化江赏花,成了大家热衷追捧的事。2014年,昌江获得“中国木棉之乡”称号,木棉树披上耀眼的光环。2015年春,昌江以“中国木棉之乡”为契机,结合“到山坡上看花,乘船水上看花,徒步田间看花”等,轰轰烈烈推出“昌化江畔木棉红”旅游观光月,八方来客以木棉花为媒,摄影的、绘画的、写诗的、观光的人流如潮,络绎不绝。历经10年积淀,“昌化江畔木棉红”在昌江倾力打造下,现已成为誉满全国的旅游名片。
昌江是木棉之乡实至名归,你看在山坡上,在田野间,在溪河畔,在村寨里,在屋舍旁,处处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挺拔的树影。那些顶着满树繁花的木棉树,有笔直的,有弯曲的,有粗壮的,有纤细的,株株高低不平,棵棵形态不一,迎风飘曳,各显风姿。这些木棉树已有些年头,许多树龄甚至超过百年,昌江大地木棉树如此之多,这跟当地黎族的生活习俗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本地有个流传上千年的老习俗,无论谁家生孩子,孩子出生后,父母就在空地上种一棵木棉树,让树和孩子一起生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出自内心,这样的好习俗值得传承。
在海南岛,原住民黎族人与棉花、棉花与黎锦,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后汉书·南蛮传》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南州异物志》载:“五色斑衣以丝布吉贝木所作。”苏东坡被谪居海南时作诗:“遗我吉贝衣,海风令夕寒。”上述的广幅布、五色斑衣、吉贝衣等,全部出自黎族妇女灵巧的双手,均是用海岛棉花所织的黎锦。而宋代艾可叔的《木棉》诗:“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则是描述黎族妇女辛劳织锦的生活画卷。昌江是黎族聚居之地,也是黎锦纺织主要发源地。在族群传统纺染织绣工艺中,本地的“絣染”技艺,在黎锦织绣中可谓是另辟蹊径,其技法独树一帜,堪称一绝。“絣染”是把处理好的白线作经,两端固定在架子上,再用黑线在白经线上扎结出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把架上线圈拆下染色、晒干、去扎,上踞腰织机织便可织绣。一幅幅图案丰富、层次分明、色彩鲜艳的棉锦呈现世上,仅仅用腰力棍、经线棍、木刀、竹梭等简单工具,再配以灵巧的双手操作,这种古老纺织技术,让人叹为观止。而“黎锦光辉艳若云”,则是人们对精美黎锦发自内心的赞叹。
在昌江,我行在木棉花丛中,去窥一场轰轰烈烈的花事。俗话说,木棉花开爱情来,久久不见久久见的阿哥阿妹们,在花团锦簇的木棉树下,在绚丽多姿的花丛中,深情对唱起情歌。看一张张被爱情陶醉的脸,我诚心送上我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高照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