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纸质出版是个什么流程——以“中国好书”《蹦极》为例
作者:王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运营中心经理、图书《蹦极》责任编辑之一)
小说在网站上连载时,内容简介突出外交工作的跌宕与艰险,以及外交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高尚情操。资深外交官钟良,孤身一人,奉命来到大洋深处的热带小岛国吉多出任代办,要以一己之力,建起驻吉多大使馆。吉多环境封闭、人烟稀少、民风粗犷,小说以这样一个虚构的独特环境为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开。钟良在吉多开展工作过程中,既有来自两国关系在敌对方干扰下不停摇摆、需要同吉多方斗智斗勇的挑战,又有来自海上、空中和陆地的险情要面对,还要克服身体的病痛和心理上的巨大孤独感。在初心和信念的支持下,钟良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大国的外交智慧,最终圆满完成了祖国交付的一系列外交任务,赢得驻在国政府、人民的有力支持和坚定友谊。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连续几届承办扬子江网络文学大赛,见证了几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蹦极》甫一映入初评委眼帘,就令人惊艳:题材稀缺、情节生动,丰盈的情感暗藏在质朴的文字之下,打动人心。它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又兼具较高的主题出版价值,出版社当即决定签下作品的纸质出版版权。
《蹦极》是一部以外交官生活为背景,讲述我国驻外工作人员临危不惧、出色完成国家任务的外交题材小说。
自出版以来,《蹦极》收获了不少荣誉。回到原点,这部作品获得的第一个奖项是第三届扬子江网络文学大赛二等奖。也就是说,《蹦极》脱胎于网络文学,属于典型的“行业文”,书写的是外交官这个群体不为人知的日常。作者卢山两度出任驻外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四十余年,由他来创作,作品的可看性得天独厚。
这部小说从网络文学到纸质出版,到后续的获奖,再到目前洽谈中的电影、电视剧、漫画、有声版权转化,可谓典型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IP的全链条、系列化开发,直观地反映了网络文学成为大众记录当代中国的重要载体这一事实。
网络文学是一种大众文化,也是一种消费文化,其可读性、互动性强于传统文学,充满活力和丰富的可能性,能够较好地助力全民阅读。站在出版社的角度,我们要引领创作导向,发现、利用、开发网络文学的这种可能性,让优质的网文实现纸质出版,令其跨文化、跨媒介的传播张力全面展现。扬子江网络文学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大赛除设置不同等级的奖项,还着重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参赛作品,包括三个单项奖的设置,即最佳年度主题奖、最佳故事情节奖、最具影视改编潜力奖。这些都是对作品版权开发可能性进行深入考量后的举措。
现实题材的网文作品数量逐年递增,并呈现以特定行业为背景,将主人公的职业发展道路与时代变迁、民族复兴相结合的趋势。与《蹦极》一同获奖的作品,涉及女排、医生、脱贫攻坚、医药安全等现实层面,作品给评委的直观感觉是网络文学不再只是以言情、校园、玄幻、修仙等粗放式的“爽文”概念来逢迎读者。“行业文”原本就是网络文学、类型文学中的常见品类,往往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擅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带领读者探索一个个全新的职业体系。这类作品能够弥补网络文学作品的部分不足之处。
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足够有趣、有料、有梗,但缺乏一定的思想性。这跟网络文学的生长土壤息息相关。这片土壤对创作者的包容性、对读者的吸引力,是一把双刃剑。当下,各种评审奖励机制、管理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行业文”更接近于传统的“行业背景现实题材小说”。比如《大江东去》《大国重工》《朝阳警事》等作品的涌现,都有正向引领的作用,也是未来实现网络文学有序繁荣的发力点。
什么样的现实题材作品有实现纸质出版乃至成为畅销书的可能?
最关键的还在于作品本身。作品的优质集中体现在主题、内容、艺术形式这三点。主题总体上要积极向上,给人正向的能量、力量;内容可能是读者不了解的领域,尤其是一些少见的题材,或者具有稀缺性的文化资源介绍;故事能够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打动人、感染人。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已有20余年,套路化、同质化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同一类型、同一主题、同一桥段的出现,让读者失去了新鲜感和信任。要想避免同质化,恐怕还是要从架空、穿越、修仙中走出来,走进现实,江南烟雨、大漠风沙、青山远黛都是可贵的素材,每一个行业都有可挖掘的宝藏,值得被记录和书写。
在作品过关的前提下,纸质出版的过程是一个精细化的技术操作过程。
以《蹦极》为例。第一道关,是小说在出版社选题论证时要确定书名。我们与作者经过多次讨论,征询多方意见,最终保留了网络连载时的小说名《蹦极》。一是考虑到网络连载时的受众基础,保留原名可以减少纸质出版的风险性;二是此名跟内容贴合,蹦极是吉多岛上的传统节庆活动,相当于男子成年礼仪式;三是外交工作的跌宕与艰险恰似登上蹦极高台。编辑要打磨封面文案,突出作品是外交题材的小说,突出要刻画的外交官的群像精神是什么。
当然,这三点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网络文学作品,比如不少小说在网络连载时的书名过于口语化甚至有低俗化倾向,纸质出版时改书名就是技术活。
网文转纸质出版的第二道关,是对作品的打磨与处理。不同类型的网文,在纸质出版时,要处理的着重点不一样。《蹦极》涉及外交题材,我们在拿到稿件后,组织专人审读,并与作者两次修改稿件,删改其中的某些表述,润色人物对话、强化故事冲突,再按规定走流程。这个过程,是出版社、作者通力协作才能圆满完成的。要让一部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可读、好读,不停留在喊口号、故意贴主题这个层面,少不了出版社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
第三道关,是根据对作品的定位、读者的细分,设计图书形态。网文在连载时,也是被归类到细分领域的,比如《蹦极》被划分到励志类,但网络的浏览门槛和图书的购买门槛不同。一本书的营销,要让读者的目光在封面上停留几秒,让每一条推送的题目抓取读者的共鸣点,那么匹配的图书形态显得至关重要。现实题材作品,更容易实现与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的共情。封面的颜色、质感、文案等,都可能成为共情点,这也回归到上文提及的书名问题。网络文学从数字转纸质出版,沿用旧名还是另起新名,要尊重市场规律,有了一个好书名,出版行为就成功了一半。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网络文学的版权往往在连载时就被分割,电子版权属于网站,纸质书版权在出版方,影视动漫等版权在网站或作者。出版方需要统筹运作全版权,推进IP全链条孵化,让一个好的作品以多种形式实现长周期、多点爆发,让优质作品为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这才能最终实现畅销小说的概念,实现文学本身的价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