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融合”振兴浙西南革命老区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泉湖寺,是浙西南革命老区第一个党支部的旧址,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的光辉战斗足迹,缔造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20年来,朱宗鹤坚持在泉湖寺当讲解员。大门口的旗杆换了3根,拇指粗的旗绳断了9条,国旗已换到第34面。老人升旗的大幅彩色照片被放进了丽水的许多纪念馆。
近年来,丽水市秉持“最好的保护是利用”的理念,以“红绿融合”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融合振兴发展,坚持硬核守护和资源转化两手抓、两手硬,把红色资源价值转换走实走深,以创新激活绿水青山。遂昌县王村口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缩影。
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后,曾将师部和领导中心设在王村口镇,创立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时,重燃浙江革命烈火。
革命先辈曾走过的那条窄窄的街,如今成了“1935文旅街区”,串联起了蔡相庙、宏济桥、天后宫等革命旧址。前来参加红色研学、培训的人们,都喜欢穿上工农红军的服装,在村里那座古桥上拍摄合影。
咖啡吧、高端民宿等新业态也在这里悄然兴起,村里还在桥边显眼的位置上布置了直播间,村民们都可以到这里来直播。老街上独门酒酿店铺的老板娘因为做直播,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遂昌本地的特色端午食品“长粽”也借助王村口的直播成为了网红商品,要提前预约才能买到。
王村口镇党委委员项阳欢介绍,王村口镇的发展,首先依托于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拆除违章建筑、外立面改造、通景公路建设、水景观打造等。这些都由政府投资,在设计中还注重红色标识建设,将红色元素融入红军广场群英像、古镇记忆墙、红色绘画等,着力打造华东地区最美的百里红军古道。
“品三茶忆党史”“乌溪江畔学党史”等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沉浸式的教育体验。红色旅游品质的提升,也带动了周边九龙口、石练镇等地50多家民宿、农家乐增收160多万元。2021年,王村口镇旅游参观总人数超2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总体经营性收入居全县第一。
作为红色热土,丽水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丽水市在浙江省率先谋划“未定级”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将全市90%以上比例的低级别、未定级革命文物纳入“县乡政府奖励补助、群众和社会多元捐助投入”统筹保护与管理。2021年又获得100亿元“微改造、精提升”授信额度,为革命遗址的微改造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最好的保护是利用。如今,丽水有针对学生群体的红色研学路线103条,针对干部群体的革命遗址红色体验点533处,全域成为“就地学党史”的生动教材。“丽水山耕”优质农产品、“丽水山景”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丽水山路”特色汽车运动加户外旅游产品项目、“村晚山宴”“村晚山货”等乡村生活IP,都为丽水旅游注入了新动力,让革命老区建设与共同富裕愿景同频共振。
2017年,青年周功斌卖掉了杭州的婚房,辞去了公务员,回到遂昌老家组建起了“蚂蚁探路”团队,开发遂昌境内的自驾越野线路。如今,已形成了“浙西川藏线”“江南丙察察”“华东天路”“红军穿越”等7条不同自驾越野路线。周功斌说,丽水近9成的山地,不仅不再是乡村振兴的障碍,反而可以成为发展自驾越野的天然优势。
人进来、货出去、心留下。“丽水山路”的聚富效应还为乡村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湖山乡福罗淤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前一年进村的外地车不超过50辆,而如今一天就能达到数百辆。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瑞坦言:“虽然我们村偏远,但是风景秀美,自从小周把通村的石子路开发成越野路线后,村子现在活啦。茶叶、小鱼干等土特产品不愁销了,村里还开了3家农家乐,但还远不够接待越来越多的游客。”
“蚂蚁探路”团队的成功实践入选中央电视台元旦特别节目《点亮2021》,成为了这个节目上全国唯一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周功斌也在2021年荣获浙江省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带头人“青牛奖”,成为共富路上的新青年代表。
浙西南革命老区,虽然没有其他革命老区那样出名,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却着实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超常规之路。很难想象,在这个革命老区里竟“无中生有”培育形成了半导体产业链,目前已引进中欣晶圆、晶睿电子、广芯微电子、江丰电子等项目19个,总投资288亿元。其中,年产400吨超高纯钽项目在这里成功投产,并成为我国首个电子级超高纯钽材料产业基地,满产后产能将达到全球第一,实现进口替代。
丽水市近年来着力建设“共同富裕山区样板的示范区”,抢抓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创建成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丽水联动创新区,正在申报综合保税区,并获批全国第一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创新赋能中心”,广泛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海外市场。
巍巍浙西南,红色基因代代传。丽水大力传承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沿着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革命先辈追寻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