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北京战“疫”焦点观察:“最后的胜利”在于再坚持的努力之中

发布时间:2022-05-25 16:13:00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最后的胜利”在于再坚持的努力之中——北京战“疫”焦点观察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侠克、鲁畅

  疫情就是命令!4月22日再现疫情后,北京坚持以快制快、严防死守,落实更快更严阻断疫情传播的一揽子措施。当前北京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疫情防控处于胶着状态,“最后的胜利”就在于再坚持的努力之中。

  所有市民按要求管住、管好自己是清零的基础

  回顾本轮疫情,奥密克戎毒株来势凶猛,快速、隐匿性传播特点明显,目前在部分区的区域核酸筛查中,仍然发现社会面未管控病例,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隐匿传播风险,疫情形势严峻复杂。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考虑到经济运行和民生保障,只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区域采取管控措施,大部分区域依然实行常态化管理,保持了一定的人员流动性,尽可能降低对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但这也同时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出现隐匿病例跨区域流动引发的疫情。

  基于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感染者在疾病早期多数症状轻微,不容易引起警觉,只能通过主动核酸筛查才能及早发现。因此,只有每个人按要求把自己管住、管好,守好自己一家的门、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责任共同体,筑起抗击疫情的铁壁铜墙,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帮助城市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现实中不乏反面的例子。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潘绪宏表示,隐瞒行程、不配合流调、不遵守隔离规定的行为屡屡在疫情防护网上“开口子”,严重干扰疫情防控。

  中铁十一局三公司某项目聚集性疫情中,乙方施工负责人员刘某某等人,隐瞒编造行程,违规解除健康宝弹窗,使本应被隔离管控的风险人员,在社会面长时间、大范围跨区活动。刘某某等25人中,20人确诊,造成至少21处点位被封控、900余人被隔离。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丹23日介绍,近日,海淀区海淀街道友谊社区连续检出19例阳性人员,与多个家庭之间的聚会和聚集性娱乐活动有关。

  刘晓峰表示:“居家也是抗疫,坚持就是胜利,严格遵守居家办公防疫要求,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社区+单位”共同发力

  为让社会面进一步“静下来”“慢下来”,近期北京多个区开始实施提级管控措施。其中规定,在全市划定的居家办公区域内工作或居住的人员,除承担防疫任务、城市运行、公共服务人员外,实行居家办公。实行居家办公区域内的单位,确需到岗的,按照不高于30%控制到岗率,到岗人员相对固定,实行单位居住地“点对点”闭环管理。这些措施需要社区和单位来共同落实。

  面对这一轮奥密克戎疫情,仍存在部分单位、企业履行“四方责任”不到位等问题,加剧了疫情传播风险,导致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

  5月4日北京市顺义区疫情防控组行业组就发布通知,要求在朝阳区居住在顺义区上班的,统一按照要求居家办公。但北京农商行空港办公区接到通知后在5月5日至7日,每日仍分别有76人、73人、66人自朝阳赴顺义上班,结果导致聚集性疫情。

  加快实现动态清零,需要“社区+单位”共同发力。所有驻区单位在落实“四方责任”的基础上,要扛起清零责任。要成立防疫专班,由一把手直接负责,配合属地防疫管理,同时建立严密、严格的管理和动员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迅速完善依法抗疫的保障体系

  部分专家和基层干部表示,维持抗疫秩序、消除不确定性,是打赢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这就需要迅速完善依法抗疫保障体系,杜绝“任性”、瞒报、造假、欺诈等行为。

  核酸检测是战“疫”链条的关键一环。要持续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高质量推进核酸筛查。各区应根据区域人口规模与分布、人员流动等因素,加快核酸采样点的布设完善工作,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打造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日前,一核酸检测点正在使用的样本保存液超过保质期,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依法予以处罚。此前,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已被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验室实控人、法人等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疫情防控环环相扣,人人有责。流调分析发现,有病例近期一直未参加核酸筛查,这种“任性”也增加了疫情防控不确定性。

  疫情防控,容不得谣言干扰。近期,一名犯罪嫌疑人因造谣“北京新发地市场要封控”被查获,其对为吸引眼球、博取他人关注,编造不实信息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针对各类机构、个人的不法行为,在依法严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依法抗疫保障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和开展打假行动,杜绝相关案件和行为的发生。多管齐下,落细落实,才能尽快迎来“最后的胜利”。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