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62年,我们为了什么攀珠峰?
1960年的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今年5月4日,珠峰科考,再次登顶。
整整62年,我们为了什么一次次攀登珠峰?
△登顶珠峰的三部电影都提出“灵魂之问”
5月4日,珠峰科考登顶直播进行时,也有网友在评论中发问。平安返回大本营后,登顶科考小组组长德庆欧珠接受了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的连线采访。
这位35岁的藏族小伙儿,身在巅峰,立下了一个考博士的“小目标”。
5月4日登顶、完成科考任务后,德庆欧珠左手比了一个“五”,这是他的第五次登顶。
2006年,18岁的欧珠在第一次登顶前夜失眠了。他无数次憧憬着到达顶峰后的画面,计划着要痛快喊一嗓子。可真的成功时,忘了拍照,也忘了要喊出来。
“一下子脑袋就空了。梦想突然实现了,不知道要干些什么。”
德庆欧珠的家,在珠峰脚下的定日县扎西宗乡。村里有这样的传说——珠穆朗玛峰顶上有一枚金色的蛋。如果登上顶峰必须要抓住那个“金蛋”,否则人就会被风吹走。
登珠峰,难。
1953年,一名尼泊尔向导和新西兰的登山家从南坡实现人类首次登顶珠峰。问题摆在眼前,中国人能不能登得上?
1960年5月25日凌晨,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在被称为北坡最后一道“鬼门关”的“第二台阶”搭起人梯,以冻伤切除脚趾和手指的代价,换来人类首次“北凌绝顶”。
后来,人们在那里搭起新梯。欧珠经过时,看着这道山壁,想象前辈当年的样子,“会想,他们是从哪上去的”。
登山首过语言关,在西藏登山学校学习时,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欧珠就和同学们“偷偷”起床背书,“特别向往登山。”
后来,童年的梦想和国家的使命紧密相连。2008年,他护送奥运圣火上珠峰;2020年,他作为登山后勤保障,参与珠峰高程测量这项国家任务……
这次登顶,因为要架设气象站,队员们每人背着15公斤左右的物资,是普通登山任务的两倍。
登顶前,连着下了两天一夜的雪,引导绳埋在雪里结冰变硬,他们只得一路用手把绳子从雪冰里拽出来。
计划四五个小时的登顶路,走了九个多小时。
△德庆欧珠走在最险路段时,高山摄影拍摄到的画面
终于,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自动气象站架设而成,人类第一次得以在这样的位置观测气象数据。为了连接线路,他们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极寒中,摘掉手套操作。回到大本营休整两天后,欧珠仍然觉得手指发麻,不过“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架完气象站,下山的时候,有没有再看看气象站?”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问。
“一直在回头看。一路背着它上去,就感觉是自己的东西一样。”
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收高水平登山运动员,德庆欧珠先后取得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他还登顶了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到达过南北极点。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下一个目标,读个博士,冰川学科方面的博士。现在国际上特别关注全球变暖,很多问题可以从珠峰的变化入手,探索人类的未来。”
“很多科学家都到不了这种极高海拔,但我们可以到达,应该由我们来完成这么一个任务。”
说起这些的时候,镜头刚好对着欧珠胸前的国旗。
整整62年,我们为了什么攀珠峰?
以上,是德庆欧珠在35岁时
给出的答案
年近六旬,上珠峰负重“拉练”
中科院院士朱彤的答案又是什么?
下期《相对论》
“看山不是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