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聪明药”
作者:张丰
福禄寿乐队前成员杜雪儿因走私毒品获刑一年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有媒体跟进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让杜雪儿入狱的LSD药物,仍然有人在偷偷“销售”。记者发现,在知乎、豆瓣、闲鱼等平台上,仍有人在谈论LSD和“聪明药”的效果,并暗示自己有渠道。
这种办法,被称为“引流”。如果你感兴趣,发帖人会加你社交媒体账号进行私下交流,进入更隐蔽的交易渠道,从而躲避监管。对想购买这类药物的人来说,这种交易带来双重危险:它是非法的,同时,又是匿名的、缺乏保障的,如果你“吃出问题”,一切风险只能自己承受。
在任何地方销售LSD及“聪明药”等号称“提升大脑”的药物,都是非法的。LSD中含有麦角二乙胺,是致幻剂的代表药物。杜雪儿获刑,就是因为从国外购入所谓LSD“邮票”,所谓“聪明药”也大致是相同成分。
除了谋求刺激的亚文化青年外,此类药物还有一种需求群体,那就是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渴望能有一种“聪明药”,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网上有“聪明药”的“买家”发言,称这种药其实没有什么作用,“还不如花钱买一杯奶茶,请人来陪自己学习。”
这种类比让人不安,似乎“聪明药”和奶茶一样,都是日常商品。它反映出的事实是,确实有一些家长“帮助”孩子通过药物来提升专注度和学习效率,从而走一种“捷径”。这种需求一直存在,实际上针对高考生推出精神刺激类药物或补品,一直是一个行业。有些补品获得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文,但其并非药物,而是“能量饮料”。这些饮料,当然不会提升成绩,但是一种安慰剂。二十多年前笔者读高中的时候,就有类似“药物”存在。后来有专家科普,用这些“补品”还不如吃鸡蛋,来补充蛋白质。
现在的“聪明药”更进一步,含有的麦角二乙胺等成分,它会让人上瘾,带有毒品性质。如果要获得“兴奋效果”,不但要按时服用,也要长期和不断加量服用,否则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疲倦感——提高学习效率,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它对身体的损害则是明显的。
媒体调查发现有些平台上有讨论帖来“引流”,证明暗中交易一直是存在的。这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但是,总会有一些人能够想出新的“角落”,躲在暗中交易获利。只要有渴望走捷径的年轻人、家长,各种“聪明药”就总会有它的市场。犯罪分子不断发明新花样,也给执法带来难度。
人们需要明白,这世间根本没有什么“聪明药”。能够提升学习成绩、工作效率的,只有付出努力或者改进方法。购买“聪明药”,如果药物真含有刺激大脑的成分,多半是违禁药物,等同于贩毒;如果不含有“毒品”,几乎可以肯定是普通饮品和安慰剂。真正可怕的想法,是拿自己或者孩子的身体来做实验。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需要拥有化学和制药知识,而只需要常识——没有谁可以通过吃药来获得成功。(张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