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北京理工大学:挖掘老科学家留下的学风“宝藏”

发布时间:2022-05-26 13:29:00来源: 科技日报

  【学风传承行动】

  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图书馆四层,有个鲜为外人所知的“基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这个“基地”不只具有储藏功能,还是一座展览馆,是由中国科协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建设的。

  “早在2010年,我们学校就和中国科协签署了合作协议,打造了这个‘基地’。”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金军回忆说,“基地”已经有10余年历史,是一个集资料存储、展示、研究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物理空间。截止到2022年,“基地”已经通过文献、实物、数字化材料、音视频材料等方式,入藏了481位科学家和4个科学家团体的资料。

  “2019年以来,在我们开展‘学风传承项目’时,这个‘基地’起到了良好的传承和支撑作用。老科学家留下的这些资料就是我们弘扬学风的‘宝藏’。”在展厅里琳琅满目的展品前,金军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

  把老科学家资料“用活”

  “我们设计的活动形式既有展览,还有视频节目等,师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馆员韩露指着展厅里正在播放的主题视频,将该校图书馆主持的学风传承行动计划娓娓道来。

  学风传承行动的主要方式是展览。展览的构思主要突出了两个主线,一个是党对科学家的引领,另一个是科学家对党的事业的坚定追求。例如,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校图书馆主办了《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科学家入党故事选粹》专题展览,以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故事等为媒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党对科技事业的坚强领导、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以及科学家对党的事业的热切忠诚和对民族振兴的执着追求。

  除了展览,该校图书馆还策划了其他两个活动:一是征集“我心中的红色科学家”手绘作品,二是“科学家入党故事”讲述人招募活动。韩露介绍说,这两个活动的宗旨就是为了让师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学风传承活动中来,近距离接触科学家的入党故事以及相关历史资料。

  “我注意到,有的学生为了做好讲解人,还专门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和背景。这体现出了学生对这类活动的热情,也让他们获得了参与感。说不定,在这些青年学生当中,就会走出未来的院士。”金军笑着说。

  为了保证师生参与,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和该校各院系单位直接开展合作。例如,组织以艺术类专业为主的知艺书院学生积极参加“我心中的红色科学家”手绘作品大赛,优秀作品不仅可以获奖,还能获得在展览上展示的机会。该校机电学院团委招募了多位“科学家入党故事”讲述人,还积极开展学风主题视频录制,最终推出了6部精品视频,在校内广泛传播。

  “我们的展览在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的图书馆都有开展。今年,我们还在策划新一期展览,把科学家精神、学风主题的传承活动一直延续下去。”韩露说。

  把学风活动融入新生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校区有一座徐特立图书馆。徐特立是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院长。徐特立图书馆也是学风主题展览的布设地点之一。

  “我们还有一个值得分享的经验,那就是把学风传承活动和新生教育结合起来,让刚刚步入校园的新生获得科学家精神的浸润。”金军说。

  北京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新生入校教育,一些新生教育活动在良乡校区的徐特立图书馆开展。

  学生参观展览之后,图书馆也收到了一批来自学生的反馈。“其中很亮眼的一点,就是学生们真的记住了很多老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毛二可、徐更光、黄旭华……有些科学家和我们学校有联系,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学科领域的大学者。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结识’这些大师,感受他们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风。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活动形式。”金军总结说。孙明源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