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乡村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发布时间:2022-05-26 13:49: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首次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如何看待到2025年要实施的乡村建设?这份行动方案,会给乡村以及生活在乡村中的人,带来怎样的改变?

  乡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冒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汪三贵:乡村建设,一定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冒进。这次《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是规划到2025年,只有几年时间,但是乡村振兴是要到2050年的,2035年是一个阶段,到2050年还有很长时间,这里面任务很重,每个地方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适合当地的建设行动。发达地区,像浙江,建设水平已经很高了,它的起点就很高。而西部好多地方刚刚脱贫,建设就不能要求太高了。所以,要一步一步去完成,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不搞“一刀切”,还不能简单学城市。因为乡村建设要建成乡村产业,今后乡村产业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把城里的人吸引去搞旅游去搞休闲,你现在跟城市一样,没有特色,谁愿意去呢?所以我们要建成农村的特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乡村规划司,规划司非常重要,不能照搬成立,把这些做好,未来农村才能建得好。

  乡村建设如何能够吸引人、吸引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汪三贵:乡村建设,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能让农村有更多人才?首先当然是培养。在农村发展更好的教育,特别是对现在在农村里的人进行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把更多高端人才引进到农村去。那怎么才能引进?首先要能让他发挥他的专长,比如搞产业,要引进经营主体,让他去了以后有工作有钱赚,你能提供很多支持,比城市里面有更好的机会,这样就能把人才引进去。比如公共服务,你需要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医生,要改善治理,要引进行政人员,那这里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岗位,让他在农村能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同时他的生活也要过得比较好,甚至某些方面比城里面好。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到城里去?因为城市生活方便,而选择到农村去达不到城市的方便。但农村可以提高工资水平,甚至村集体如果有资产会有收入分配权,总之你要有各种机制的创新来吸引人,让人家觉得到农村去工作实际上既有前途,待遇也不低,这样才能够吸引大量人才。否则,靠爱心、志愿者的方式,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乡村建设,要重视哪些与“水”有关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汪三贵:乡村建设与水有关的,有三个问题。

  ①防汛:农村的防汛设施跟城市没法比,所以经常洪水来了以后,防汛设施不到位,村子、农田就会被淹掉。这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会造成很大损失,所以防汛设施在农村急需加强。

  ②灌溉:在防汛基础上,要把灌溉设施加强,才能旱涝保收,我们的农业才能提高效率。

  ③饮水安全:在农村的饮水安全上,这些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水是有吃的了,但是可能有些地方标准不高,达不到城市标准,所以这次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城乡一体化,农村里面也要喝上跟城市一样的自来水,没有条件的地方可能需要净化,不能说有点水喝就行,要达到相对安全,比较好的标准。所以“水”的建设也是乡村建设里面很重要的内容。

  仓储物流建设在乡村建设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汪三贵:物流很重要,因为仓储物流有很多重要功能。多数农产品都是鲜活的产品,鲜活的产品要实现较高价值,就需要保证送到消费者手上时的状态还很好,因此物流保鲜就非常重要。以往农村的这些功能可能不太好,没有这些设施,农产品要么就是加工以后才能出去,要么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去流通。未来做好仓储保鲜设施,就能有更多的新鲜农产品运输到城里,从而农民也能获得更高更好的价格。并且保鲜存储还能使农产品错峰销售,不然同时大量上市,大家都上市了以后价格就很低。如果可以储存起来,保持比较长的时间,也能实现很好的价值。

  乡村道路建设,未来要连接田间地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汪三贵: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很重要。前些年我们在农村道路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也非常有成效,基本上做到“村村通“,每个村都通了硬化道路。但这里面还有缺口,现在需要进一步强化。比如过去通村的道路,可能只有3.5米宽,错车都很困难,这次可能要拓宽。另外,一些乡村道路可能有些安全设施不完善,还有更重要的是,光修到村还不行,还要通到组,甚至要通到田间地头。要搞现代化建设,要搞规模化农业,要机械化、信息化,路通不到田间地头,规模化农业就很难做。未来乡村道路还要跟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要把路修到田间地头,要修生产路、机耕路等道路,使道路能连成网,从县里面到乡里面到村里面到田间地头,这样农民的生产生活才更方便。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