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蝶变” 福州推进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发布时间:2022-06-06 10:50: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6月5日电 题: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蝶变” 福州推进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中新社记者 龙敏

  芦苇摇曳,白鹭翩飞,水波荡漾。6月5日,端午节假期“巧遇”世界环境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游人络绎不绝。

  位于福州市长乐区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中间地带,跨3个乡镇13个行政村,总面积约2100公顷,以河口浅滩为主,由鳝鱼滩、周边潮间带和河口水域组成,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

  今年62岁的湿地管护员林发金见证了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蝶变”。他回忆道,20年前,闽江河口湿地填海造地频发、鱼塘开挖星罗棋布、污水肆意排放、垃圾遍布滩涂、滩涂养殖比比皆是、外来植物互花米草肆意疯长,造成生态系统日渐退化。

  当年,林发金在湿地内拥有400多亩养殖基地,主产对虾、海蛏、红蟳等海产品。在当地,像他这样的养殖户有数十户。但湿地内开展坑塘和水面浮动设施养殖,易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鱼类、鸟类栖息和繁殖,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十年内实现了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三级跳”;通过对养殖塘全面“退养还湿”、吸收转化养殖户为湿地管护员、种植红树林等植物恢复植被、清理海漂垃圾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等多种举措,系统推进湿地生态恢复。

  林发金成为村里第一个签署退养协议的养殖户,摇身一变成了湿地守护者。每天5时多,林发金带领10多名管护员,趁着退潮捡拾2个多小时海漂垃圾;随后分成3组,骑着摩托车,沿着梅花湿地鳝鱼滩到阜山湿地巡逻,盯防讨小海、张网捕鸟、破坏红树林等行为。

  去年8月,林发金在清理海漂垃圾时发现了8只东方白鹳。这是闽江河口湿地开展候鸟监测以来,发现东方白鹳数量最多的一次。他说,收复了“失地”,唤回了儿时常见的飞鸟。

  20年接力,闽江河口湿地从昔日“垂危”走向了“新生”。目前,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共发现鸟类266种,其中水鸟152种,有大量雁鸭类、鸻鹬类、鹭类和鸥类,占福建省水鸟总种数的80.4%。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总数超过5万只。

  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故事也从福州走向世界。在去年7月的世界遗产大会上,闽江河口湿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通过世遗青年论坛向全世界推广。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今年5月初在闽江河口湿地调研时强调,坚持国际视野、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打造中国湿地保护样板。

  今年5月,长乐区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和生态景观提升方案》,以期科学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国际重要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咨询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的推进,闽江河口湿地未来很可能成为东南沿海串珠状生态湿地的重要一环,具备成为世界级生态湿地的巨大潜力。

  中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6月1日正式施行。兰思仁认为,用法治方式为湿地保护修复保驾护航,将助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完)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