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写满“民生幸福”的精彩答卷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出:“要以有效举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统筹解决好。”
一年来,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青海阔步前进的每一步,持之以恒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化惠民,让群众生活更多精彩
1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上塔迈村的村民,早早聚拢到村委会文体小广场,等待由青海省文化馆主办的“弘扬传统文化·乐享幸福生活”——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开演,这也是本年度省文化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第一站。
“‘腊八’是传统农历新年的开场锣鼓……”主持人用藏汉双语开场致辞,随后,欢腾的音乐响起,几个藏族姑娘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广场中央,为村民们带来开场舞《吉祥欢舞》。整台演出精彩纷呈,掌声、笑声此起彼伏,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能在家门口看戏曲表演,真是太好了。”当歌伴舞《再唱山歌给党听》上演时,村民多杰也跟着哼唱起来,“每年春节前夕,文化惠民活动都会如约而至来到村里。文化好戏连连登场,看表演、品年味儿、感党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过去农村生活比较单调,现在可不一样了。在文化广场吹拉弹唱,在农家书屋读书学习,生活可精彩了。”多杰高兴地说。
演出结束后,省文化馆还通过宣传展板、发放资料、现场互动等方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让村民不出家门就可以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韵味,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励村民们自觉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实践中来。
一年来,全省开展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700余场次;为全省农牧区108万套直播卫星地面接收用户设施设备提供维护服务16787次,巡检8394户;培育扶持“农家乐”“牧家乐”“游牧行”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地28个,推介美丽休闲乡村4个、精品线路8条。
基层义诊,让百姓健康更有“医”靠
屋外春寒料峭,屋内暖意融融。
这里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塘乡相古村村委会义诊现场,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祁永章,正在为村民拉毛卓玛进行心率、血压及血糖监测。62岁的拉毛卓玛血糖一直偏高,手指发麻,神情看上去有些憔悴。
“大姐,您放轻松。降血糖除了合理饮食外,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祁永章一边安抚着拉毛卓玛焦虑的情绪,一边将降血糖的方法以及用药指南详细地写在她的病历本上,并在病历本最前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您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咨询病情”。
祁永章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第四批对口支援玉树八一医院专家团队的队长。2022年3月5日,他带领青南支医队员,与玉树八一医院内科、妇产科医师共同来到巴塘乡相古村,为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开展义诊服务和健康科普宣传。
“我们会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不仅解决了村民‘看专家难’的问题,还把健康和实惠送到百姓身边。通过下乡义诊,我们能及时发现村民的潜在病情,并提出诊疗建议,提高了村民对健康的重视,减少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生。”祁永章与义诊专家们耐心地解答就诊村民的各种问题,细致地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和病情分析,并据病情开具处方、指导用药。
近年来,全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组建46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全省县乡村一体化诊疗格局实现全覆盖,群众就近就医比例大幅提升。实施“青南支医”扩围提效行动,医疗人才和医疗资源“双下沉”,让农牧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技术服务。
幸福食堂,让老年生活更有滋味
红烧鸡块、农家豆腐、萝卜肉丝汤……3月17日中午,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25号院“爱老幸福食堂”,阵阵饭菜香扑鼻而来。
家住兴海路的王福力来到幸福食堂,看着热乎乎的饭菜装满饭盒,他连连感慨:“年纪大了,自己在家做饭很不方便,现在有了幸福食堂,想吃啥就吃啥,花钱还不多,真好!”73岁的王福力独居在家,中午来幸福食堂吃饭成了他的习惯。
“以前一个人吃饭总喜欢凑合,结果吃出了‘老胃病’,幸福食堂的饭菜很合我的胃口,有时候还可以‘量身定制’菜品。”“爱老幸福食堂”针对辖区内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人开放,每日午餐提供六菜一汤,一周食谱基本不重样。饭菜注重营养搭配,注意低糖低盐,口感软滑,是老年人喜爱的口味。
“我这一荤两素、一碗汤、一碗米饭,要是在市面上得卖二十多元,在幸福食堂就很划算。”王福力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健康卫生实惠的饭菜,不仅告别了“吃饭难”的日子,还实现了“吃好饭”的愿望,心里倍感温暖。
自2月7日起,城西区创新优化了“爱老幸福食堂”,具有城西区户籍的四类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60元,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如今,像王福力一样的老人,早已将幸福食堂当作共叙邻里情的“幸福家园”,和大伙儿聊聊天,乐呵呵的享受“幸福味道”。
近年来,全省相继推出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养老融合发展,实现了社区治理、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教育与社区养老融合发展;日间照料与短期托养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记者郭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