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新貌丨循红色印记 绘就京畿大地新画卷
从京西山区的中共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
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经典传唱
红色土地,给予这里的人民
无穷的养分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从绿色生态发展到高端产业集聚,
北京老区人民正不断擦亮红色名片
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6月5日
《走进老区看新貌》聚焦首都
走进北京太行革命老区 见证老区时代新貌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革命传统
1943年,在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堂上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这里唱响
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战
如今,这里建起了纪念馆
以多媒体形式呈现200多首红色歌曲
以歌颂史,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通过歌声传递信仰的力量
1932年,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诞生了
京西山区首个中共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
如今,田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厚重的红色资源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依托
走出一条以循环农业和现代生态农业为基础
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道路
红色马栏在满山苍翠中熠熠生辉
走进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的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时光仿佛流转到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
而如今的马栏村已然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
深处北京昌平山区的狼儿峪村
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红色古村落
早在1924年,党的革命火种初燃平西大地
狼儿峪村就有一批仁人志士投身红色熔炉
抗战时期,狼儿峪村更是成为红色堡垒村
在党的领导下,狼儿峪村民组织自卫战斗
用热血谱写了平西革命史册的光辉一页
老区人民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以红色文化带动绿色发展
开辟出一条独具老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的脚步
走进深山里的北京老区
一起感受老区新貌
北京老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但是在大山里依然可以“玩出花样”
位于昌平老区的小汤山农业园
以“南果北种”的现代智慧农业拉动增收
果香四溢中迸发着老区的新活力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这唱的就是首都的母亲河——永定河
20世纪80年代,永定河北京段出现断流
为修复生态,北京向永定河实施生态补水
断流近30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再次流动起来
一幅美丽灵动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两山理论”不仅扎根在老区人民的意识里
更体现在老区人民的行动中
有着千年采矿史的门头沟关停了一座座矿山
依托闲置矿区和门大线铁路工业遗址等资源
打造“一线四矿”京西产业复兴龙头项目
带动区域转型发展
百里永定河再泛清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
昌平区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
林木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
提高至67.18%和48.68%
这筑起了首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
房山区的十渡是山奇水秀的自然风景区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北方罕见
峰峦叠翠中的马安村曾是十渡的抗日模范村
利用“三乡联动”等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
马安村修复了10余处抗战遗址遗迹
发展红色旅游业,“一红一绿”交织成画
“推窗能见绿、出门即是景、三季可赏花”
这是北京“两山理论”落地的生动写照
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的不断推进
让一处处砂石坑也能实现“华丽变身”
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 一睹为快
老区人民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绿水青山
全力践行“两山理论” 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近些年,依托老区丰富的生态资源
不少人返乡创业,办起了民宿
采煤村变身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特色村
高端产业集聚 老区转型新貌
绿水青山,是老区人民经历阵痛换来的成果
北京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理念
不断培育壮大革命老区绿色产业
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逐步清晰
昌平区以未来科学城带动
加快打造医药健康、先进能源、智能制造等
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房山区立足加快构建高品质的
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
门头沟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
传统资源型产业全面退出
文化旅游、科创智能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
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
了解老区高端制造产业
随着老区产业的持续发展
吸引了一批批高端人才到这里创业奋斗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
我国自主研发的氢能大巴
承担50%的公共运力
充氢10分钟,可以稳定行驶600公里
国产氢能大巴实现“零排放”和“零故障”
它们就来自老区昌平的未来科学城
研发团队从零起步
完成了从基础材料到关键技术的完全自主
短短5年,就实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
这些年来,老区的点滴变化
还是老区人民自己感受得最真切
我们来听听乡亲们眼中的老区新面貌
追寻红色足迹,不忘百年初心
铭记老区历史,传承老区精神
北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开好局、起好步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总台记者 王小节 朱世松 翟壮 王丰 许梦哲 张景 罗子瑛 何畅 纪乐乐 危家煦 汤健 殷雪丹 蓝天 郑新宇 魏娜 陈宝善 袁成刚 刘雪楠 任生圆 于晶晶 胡亚利 杨凯 邓煜洲 尹一男 付海亮 张福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