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沉浸”才可入心
作者:邓昭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强调:“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红色主题沉浸式党课、艺术作品、展馆展厅、教育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渐成规模。这些沉浸式体验内容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赢得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喜爱,值得关注和研究。
“沉浸”的字面意义,是指人浸泡在水中的状态,引申为人全情投入某项任务或者某个环境。沉浸式党员教育融合艺术、科技等多元手法并突出互动属性,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红色文化,进而全方位调动党员的感官和情绪,让党员完全投入红色文化情境,引发深层次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洗礼。
准确理解沉浸式体验,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沉浸是主观感受。当下许多被冠以“沉浸”的项目,往往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例如,穿上红军服重走红军路这样的活动,就容易陷入此类误区。打扮得像红军并不意味着党员教育效果的实现,能否沉浸其中,取决于党员自身。每个组织甚至每个党员个体都有契合自身需求的沉浸内容,能否沉浸,与党员的年龄、职业、经历、偏好等息息相关。二是沉浸是本质回归。几乎所有的教育,其高质量发展结果,都可以以受教育者的沉浸体验来描述。因此,沉浸式体验内容的出现,是党员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
沉浸式党员教育大致可以分为演说型、文艺型、代入型和生活型四种类型。演说型的特点是“你讲我听”,内容通常是“四史”故事。演说是介于表演和宣讲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堆砌党史细节,而是采用一种真实亲切的语言表现形式,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通过讲师的个人魅力、讲述的高超技巧和内容的精巧设计来达成党员的沉浸式体验。文艺型的特点是“你演我看”,内容包括红色音乐、舞蹈、影视等或是上述内容的综合体。《长津湖》等便属于此类。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综合了音乐、诗词、影视片段、现场表演、纪录片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新型党史课,如湖南衡阳的“星火起湘南”音乐党史课,它以音乐串讲衡阳百年党史,达到了较好的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代入型的特点是“你导我演”,以共情为核心。共情就是角色转换。代入型党员教育通过场景营造和内容设计,让党员化身特定人物角色,身临其境体验红色历史,以达到深度沉浸的效果。生活型党员教育是红色基因自然传承和生长的结果,它由人、事、物、景四要素构成,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城市和乡村是载体。在遵义、在延安,随处可见带有党员教育元素的标语。在这些城市里,党史故事人人会讲,红色歌谣广为传唱,红色活动常态化开展,已经浸润到了城市乡村的肌理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让红色成为“底色”,让党员教育融入生活,是沉浸式党员教育的终极形态。
总之,沉浸式党员教育以增强党员体验感和获得感为导向,基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合艺术、科技、剧情、表演等多种元素,对党史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更加贴近生活、亲近民众。它打破了单一的故事讲述方式和党史宣讲模式,其教育效果的实现不在于让党员记住多少党史知识,而是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进行生动展示,激发主体反思,在与每个党员互动、启发、交流的过程中,唤起其内心深处的共鸣,让党员在情感沉浸中,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特别是,当党员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当红色精神塑造着城市气质,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人民群众,都会不自觉沉浸其中,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