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央视《我爱发明》改版上新 探索大国农业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2-06-10 15:10:00来源: 中国青年网

  6月10日17: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我爱发明》全面升级。这档播出时间超过13年,陪伴了一代观众的经典栏目,从田间地头的发明创造,到聚焦智慧农业“大国重器”,以“发明,让乡村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全新阐释“大发明观”,向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创造力致敬。

  《我爱发明》本次升级回归也是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乡聚向未来”夏季整体编排的重点内容。继“乡聚中国年”“乡聚春天里”之后,总台农业农村频道的“乡聚”品牌阵营再添新意。

  探索大国农业科研成果

  看智慧农业“点亮”乡村

  乡村振兴要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突破,新版《我爱发明》在科技成果展现上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中科院植物工厂被誉为我国“自动化最高的植物工厂”,李阳带队研发的“光配方”技术,用人造光代替太阳光进行农业生产,让单位面积土地蔬菜产量增加了20倍,且质量口感也优于传统蔬菜,而且,现在两个人就能完成以前十几个人的工作,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也节约了成本。如今,李阳团队的“光配方”技术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喝着咖啡,吹着空调,躺在沙发上就能把地种了。

  这样的耕作方式听起来有点科幻,但在农村长大的王金悦正在努力将这些变为现实。海外归来的王金悦放弃数十万年薪回到家乡,希望通过“5G+芯片”的“大地管家”新技术,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田方式,解决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入三农事业,中国农业的未来前景光明!

  田间地头的“交锋”!

  续写“人机大战”奇迹

  《我爱发明》的“铁粉”观众一定对“人机大战”和“机器对决”的经典环节记忆犹新,新版节目继续沿用这种精彩赛制,沉浸式感受科技带来的实用效果。

  在拥有240万亩水田的广西玉林市,育秧撒种的精细化操作和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让播种经常出现不及时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玉林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罗学夫发明了水稻智能播种机。

  播种不均匀、播种速度慢、去杂不细致……智能播种机能否解决这些人工播种存在的问题?村内10位播种高手将与智能播种机展开激烈对决,哪一方能用最短时间完成高质量播种工作?

  人机大战不光在农民兄弟之间展开,消防“蓝朋友”也来了。偏远村落一般都存在道路和地势复杂等现实情况,一旦发生火灾,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救援?参与义务救援十几年的曹春雨带着自己发明的消防拖车与消防员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较量。

  打出融媒体“组合拳”

  助力中国现代农业“向未来”

  作为“乡聚向未来”整体编排的主力军,新版《我爱发明》不仅在电视端以更丰富的视角向每一个优秀发明和科技成果致敬,也在新媒体端延伸出了全新的“创造力”产品矩阵。

  6月10日起,在《我爱发明》上新的同时,“聚焦前沿农业科研成果,探讨智慧农业热点话题”的衍生产品《未来农学院》将在全网上线,这也是第一档由国家级媒体平台打造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普新媒体产品。由“央视三农”全程支持、《我爱发明》节目组深度合作的“2022智慧农业创新大赛”网络互动也将在6月同步开启。全国多所院校、科研机构及科技团队将携百余项作品亮相,从各自科研角度为“智慧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方案。

  此外,揭秘《我爱发明》幕后拍摄花絮,探访农业科技发明第一线的短视频探班产品《发明奇遇记》也在筹备中。“前沿农业+创新人才+现代化农业揭秘”的立体化产品矩阵,将进一步强化《我爱发明》的媒体融合属性,带动更多年轻用户对“三农”领域中国创造力的关注热情。

  荣获中国粮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被誉为“中国粮食行业领军人才”的粮食灭虫专家付鹏程,怎样完成上亿吨中央储备粮的灭虫问题?

  上海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著名节水抗旱稻研究专家罗利军和研究员余新桥的“旱地种水稻”能否赢得水稻种植户的“芳心”?

  CCTV-17《我爱发明》6月10日,全新出发。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助力,用创造力共建美好未来。

  原标题:躺在沙发上就能把地种了?央视《我爱发明》改版上新,一起来刷新智慧乡村认知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