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作者:曹江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对第三次分配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将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新征程上,更加重视并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对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深远意义。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其内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相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言,第三次分配具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主体的自愿性。第三次分配是社会组织或个人自愿捐赠行为。二是主体的多元性。参与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三是客体的多样性。第三次分配不仅包括社会力量捐赠的财产,也包括社会力量通过奉献时间、技能或专业知识等提供志愿服务。四是目标的无偿性。第三次分配不以营利为目的,是货币与实物的单向流动,得到分配的对象不承担相应代价或回报。五是行为发生次序的不确定性。第三次分配并非一定发生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后,有的志愿劳动与初次分配同时发生,有的捐赠发生在二次分配之前而获得税收减免。而且,第三次分配也更能体现关爱精神和道德力量。
在收入分配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政府、社会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形成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第三次分配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和社会习俗作用下进行的,慈善义举植根于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参与第三次分配,以实际行动传递真善美,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第三次分配能够增强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第三次分配是基于自愿和爱心驱动实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参与主体是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区域、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仍客观存在,社会上也还存在一些困难群体。第三次分配是增强社会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
还要看到,我们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第三次分配奠定了雄厚经济基础;与慈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为第三次分配提供了法治保障;各地结合实际对慈善事业发展进行有益探索,出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为第三次分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社会组织、个人等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了有利环境和良好氛围。所有这些,为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根据第三次分配的特点完善相关制度性安排,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领导,是确保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第三次分配成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有益补充的重要保证。
二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规制度是第三次分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根据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公益事业相关法律法规,细化配套规定,为第三次分配提供法规制度保障。
三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政府与慈善组织沟通和服务的机制;增强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提高慈善组织的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度;及时总结第三次分配探索创新中的经验,进一步发现规律,完善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
四要健全完善税收制度。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有效发挥慈善财产在扶老、救孤、助残等方面的作用。应制定具体配套税收政策,健全鼓励第三次分配的税收制度,激发各类组织、人士参与社会捐赠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加强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培育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要创造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提高慈善机构的知名度,创新募捐方式,加大慈善事业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慈善事业走上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