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三星堆探秘古蜀文明 三苏祠感悟东坡文韵
中新网成都6月16日电 (岳依桐 单鹏)铜猪鼻龙形器、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神坛、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近日,“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再次披露考古新成果,不仅解决了过去30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多件器形独特的青铜器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自2020年再次启动祭祀坑发掘至今,三星堆考古便因科技含量高,出土文物数量丰富、形制奇特等原因火热“出圈”;四川甘孜稻城皮洛遗址出土的典型阿舍利晚期阶段文化遗存,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休止符。今年3月,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均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多年来,四川扎实推进文物考古工作,针对三星堆遗址、皮洛遗址、彭山江口明末古战场遗址、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宝墩遗址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备受瞩目,向世界展现了古蜀文明神秘独特的文化面貌,有效推进中华文明探源,为传承、传播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不断开辟新的篇章。
实际上,文物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只是四川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工作成效的缩影,在这个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西部大省,正绽放出越来越多的文化之花。
电视剧《伪装者》《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成为爆款;川籍导演声名鹊起,“饺子”凭借《哪吒之魔童降世》狂揽50.35亿元票房;藏羌织绣、青城武术、怀远藤编等多彩非遗焕发新生;成都市美术馆、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拔地而起,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在四川眉山,红墙环抱、小桥流水的三苏祠占地106亩,展陈着苏洵、苏轼、苏辙的生平、著作和上万件文物和文献资料,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绵阳游客李冉舞一边拍照一边感慨。“说起四川的历史文化名人,不得不提‘三苏’。”
“我们将加强东坡文化研究和传播,大力挖掘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讲清东坡文化的形态和特质,开发更多的东坡文化产品,让东坡文化走向世界,代代相传。”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表示,特别是在东坡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民本思想、美学思想等方面深入研究发掘,实现东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和旅游日益不可分割、相互促进。以三苏祠为例,东坡文化吸引四方游客前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实现了更好的传承、传播。
当前,四川正着力打造文化强省和旅游大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在广汉,四川正加快打造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高水平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三星堆是四川重要的文旅品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表示,今后在继续做好考古发掘工作的同时,还将活化利用三星堆文化,将文物资源转化成文创资源,打造、推广三星堆文旅品牌。
“2021年,三星堆文创产品销售额实现激增,从2020年的380余万元激增至2021年的3000余万元,围绕三星堆出土文物开展二次创作、打造三星堆IP,在传播三星堆文明、推广天府文化方面起到良好效果。”余健说。
在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过程中,区域协同发展让文旅建设事半功倍。今年5月正式发布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中指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以成渝古道、长江上游、成绵乐三条旅游带为串联,共同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空间格局。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川渝文旅进一步做大区域旅游市场、做强区域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品质,奏响巴山蜀水文旅融合发展“交响乐”,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未来,四川将通过强化区域协同、优化区域布局、共促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共育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共塑富有巴蜀特色的多元消费形态、共推巴蜀文化旅游特色品牌,讲好巴蜀故事,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该负责人如是说。(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