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共同富裕:从凝聚共识到形成合力

发布时间:2022-06-17 10:47: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郝永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相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任务。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更关乎党长期安全执政。因此,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上从达成共识走向形成合力,已经是当务之急。

  1、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着深沉的现实思考。

  共同富裕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立场。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精神生活普遍富有,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享受到丰裕富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自始至终用“共同富裕”来向人民群众宣示未来奋斗目标的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体现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作为对于自然经济和封建社会状态下所产生的贵贱有别、贫富有差的一种社会状况的反思与超越,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将“等贵贱、均贫富”作为一种基本社会理想而念兹在兹。在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相对缓和的时期,这一社会理想以儒家学说的形式得以论证和传播;在社会矛盾加剧、阶级对立尖锐的情况下,这种社会理想则成为下层群众争取实际利益、改变自身境遇的普遍性社会心理。这种社会理想,以一种潜在共识的方式,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深刻洞察:一个社会如果贫富差距过大,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共同富裕体现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的准确把握。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想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美好理想的启发、驱动下,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这个奋斗目标始终高度重视并经常加以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共同富裕从理论和实践上推进到了新的更高的境地。思考其背后的原因至少包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即对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怎样体现其本质属性与发挥其优越性的深思;对新技术革命带来冲击的警醒,即对以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经济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带来深刻影响的正视;对世界各国发展教训的汲取,即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且造成了严重政治与社会后果的现象,等等。所有这些,都共同激发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强调与重视。这就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仅在思想上理论上更加自觉,而且在政策上举措上更加自觉。

  2、在共同富裕问题上达成共识刻不容缓

  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阐发,提出了许多重要要求,为在共同富裕上形成广泛共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凝聚起广泛共识,才能消除片面观点的干扰、澄清模糊认识的阻碍,才能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中明确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

  其一,需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达成共识。要清醒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采取实质措施逐步实现的目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事关经济社会能否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事关党长期安全执政的群众基础,事关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其二,需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达成共识。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美好社会的理想状况描述,令人向往、值得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的共同富裕,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辩证的而非绝对的,是实事求是的而非形而上学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那种将共同富裕等同于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的看法,既忽视了历史上出现过的深刻教训,也忽视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是不科学的。

  其三,需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达成共识。在社会主义社会,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依靠政策的力量和制度的力量。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集中力量推进脱贫攻坚,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就是以政治力量和制度力量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从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思考,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强化政府作用,又不能忽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发挥政治的力量,又要发挥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依赖于“水滴石穿”与“绣花功夫”。

  其四,需对共同富裕的历史背景达成共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国情,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历史背景。这就决定了,一方面,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不能犯急于求成的毛病,不能超越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在认清困难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尽力而为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朝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其五,需对推进共同富裕的当务之急达成共识。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目标又是历史发展过程,要有经过长时间艰苦努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的思想准备,更要有“补短板”的强烈意识和有力措施。当前,要重点统筹需要和可能,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以此为着力点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差距,逐步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3、在共同富裕问题上形成合力至关重要

  共同富裕是一项涉及从顶层设计到政策安排再到行动落实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基于这样的把握,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这是落地、落实、见效的关键环节。

  其一,形成主体合力。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发挥各方面力量。各级党委政府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要发挥好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鼓士气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推进共同富裕的方向、节奏与力度,发挥好领导力和带动力。各种市场主体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要善于运用市场化机制做好共同富裕文章,使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成为各方互利共赢的过程。各种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促进力量,要发挥好自身的特殊优势,努力弥补其他主体的不足。广大人民群众自身要发挥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体现能动性、激发进取心,在辛勤劳动、拼搏奋斗中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项共同的事业,是各种主体竞相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进程。

  其二,形成政策合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迫切需要健全完善一整套的政策机制。比如,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构建更为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通过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体系,释放社会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为人们过上美好生活创造更加稳定的预期;通过完善教育政策、健全职教体系等,促使社会流动更加合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全体人民精神上的共同富裕逐步得到更好实现,等等。

  其三,形成实践合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是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为此,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合力,就需要在实践中把握时度效。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要先行一步、步伐大一些,积极为全国创造经验;一些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在实践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充分分析研判各种风险挑战,对于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因疫情造成的问题,要有科学的把握与妥善的处置,既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忽视共同富裕,也不能因为推进共同富裕而触发一些潜在的社会风险。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