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造就一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作者:李仰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努力造就一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激励广大教师争做青年学生的“道德之师”“文章之师”。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唤“大先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将“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大先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伟大进程中,培养一支“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造就一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任务紧迫。面向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更重,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更大,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让更多“大先生”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应运而生、脱颖而出。
“大先生”是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的需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大先生”荟萃云集、灿若星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大先生”是教师队伍的楷模,在努力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造就“大先生”提出目标要求,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万千家庭和学子的期盼。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培养造就“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标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大先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大先生”作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肩负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代重任;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时代重任;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青年的时代重任;教育引导学生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的时代重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时代重任。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重托,“大先生”要不负使命,坚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统一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先生”堪当“道德之师”“文章之师”
对“好老师”“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可谓念兹在兹,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有提及。这充分表明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是向“好老师”看齐,向“大先生”的目标努力。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有做“大学问家”“大先生”的传统。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先生”,是人生圆满的标志。孔孟程朱,作为“大先生”的标识性人物,高高耸立在历史的纪念碑上,千秋万代,供人景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先生”的精神特质与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既有一脉相承的精神品质,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大先生”胸怀“国之大者”,有“大情怀”。“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国之大者”,明确要求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对党和国家来说,“国之大者”是指关乎党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使命、大方向、大格局、大利益、大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对“大先生”来说,胸怀“国之大者”,就是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锤炼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善于把教书育人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新时代的“大先生”,就是要在“有理想信念”的基础上,还有胸怀“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是“大先生”的灵魂,教师要以此为安身立命之本,躬身讲坛,身体力行。
“大先生”德行风雅高尚,有“大境界”。“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新时代的“大先生”,是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就是要在“有道德情操”的基础上,还有风雅高尚的德行。德高望重、为人师表,是“大先生”的形象特征。“大先生”着力言传,但更加注重身教,善于以人格魅力、模范行为树立榜样,善于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但凡“大先生”,必然品格高尚、行为世范。
“大先生”学识博大精深,有“大学问”。“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新时代的“大先生”,就是要在“有扎实学识”的基础上,还有卓越精湛的“大学问”,精于“传道授业解惑”,“择天下英才而教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国家强盛。造就“大先生”的目标就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和学术,让中国的教育和学术屹立于世界一流方阵。
“大先生”明德亲民至善,有“大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是要在“有仁爱之心”的基础上,还有明德亲民至善的“大人格”。这种“大人格”常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大先生”一贯自省自励,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特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先生”的“大人格”如春风化雨能够让“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造就新时代“大先生”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国家兴必先强教师,强教师务求“大先生”。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造就“大先生”的重要意义,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性使命切实抓出成效。
认识战略意义,明确指导原则。世界格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高质量的教育更加期盼。时代越发展,对“大先生”的渴求就越强烈。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快培养造就“大先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保障,加大投入,优先谋划,优先推进;分类施策,优化顶层设计,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大先生”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提高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培养造就“大先生”,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大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对政治强、学术精、有爱心的优秀教师予以重点关注,培养他们“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争做教师的示范标杆、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样。
加大支持激励,营造尊师氛围。“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先生”。造就学术大师,就要引导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对“大先生”要进一步提高地位待遇,在全社会营造呼唤“大先生”、支持“大先生”、景仰“大先生”的浓厚氛围,让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研究”〔20VSZ137〕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