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梦华录》:纵有神颜 终究经不起打量

发布时间:2022-06-24 15:46:00来源: 北京青年报

  纵有神颜 终究经不起打量

  因为还算研究过茶史,很多朋友问我《梦华录》与茶有关的场面到底如何,我一律不回答,我们确实不知道宋代的茶的具象名场面,只知道留存于世的那些古老的关于茶事的诗歌和咏叹,似乎和剧中缤纷妖娆的身体动作和现代廉价风格的瓷器并不和谐,但也能理解剧组的做法,还能怎么样?

  “茶百戏”早已经失传,只能用现代所谓的非遗来替代一下;珍贵的宋盏都在博物馆里,现场替代品随时要配合主人公的情绪被打碎,那么就来点乱七八糟的便宜货吧。《东京梦华录》里繁华场景的再现,终归不过是营销号里的若干说辞。

  另一个支棱起《梦华录》的理由,是“颜值即正义”,松弛下来依然美好的刘亦菲,比之她被盛传为“神仙姐姐”的年代,要好看许多。而陈晓也不是出道时候的闪亮长相,变得成熟一些,两人扮演三十岁左右的经过世事风霜的情侣,确实养眼。

  但颜值这件事,真的能支撑起来这么长的剧集?我很怀疑。

  营销号聒噪的繁华场面和颜值正义其实都是表象,归根到底,支撑起《梦华录》的是价值观,从没有看到一部剧中如此迎合当下价值观,且迎合得天衣无缝。有一句文艺批评的理论:从二流的文艺作品里,更能看到时代的真相。这句话用于《梦华录》,很贴切。

  先说说里面男性角色的身份问题。主角顾千帆是非常有意思的设定,一开始就是虚拟的国家安全机构里面的“活阎罗”,这个“活阎罗”极为正面,甚至剧集里借助女主角赵盼儿之口说出了“国之鹰犬”这样有颠覆性的台词。

  “鹰犬”一词获得了正面意义上的褒奖,这种转变从什么时代开始?我觉得非常有探索的价值。要知道,现代意义上的我国文艺创作里,除非特定类型的影视作品里面的人物角色非常正面(公检法系统相关),一般的文艺作品,“鹰犬”型的人物,要么是邪恶化,要么是敬而远之,这种对“公门鹰犬”的赞美很少出现。

  一方面是创作者不熟悉这个类型的人物;另一方面,我觉得是中国文学传统中对此类人物的鄙视沿袭了下来。四大名著中,无论《水浒传》,还是《红楼梦》,几乎都弥漫着对“朝廷鹰犬”的丑化和揭露,《红楼梦》是暗写,贾府打官司的阴暗层出不穷,《水浒传》则是明写,狰狞面孔穷形尽相。

  贪官污吏手段之复杂,其实是明清世情小说里的一大主题,我记得《醒世姻缘传》中专门详尽书写了一个县城的司法机构的腐败,从胥吏到县官,无一不疯狂敲诈勒索,折磨百姓。有几个常年贪污的捕快,一有公事就非常兴奋,因为机会来了。且有专门的账本,记录着每一次收取的费用,要不是最后账本失落,百姓几乎很难有告倒他们的可能。也因此,他们的贪污账本失落的瞬间非常惊慌,全家老少,无论男女,凶神恶煞一样去百姓家里拆床砸屋,一定要找出来。最后贪污暴露,被钦差揪出来的胥吏,至死也不理解自己的人生为何走到这一步,只认为自己倒霉,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制度性的腐败,丝毫没有悔改之心。作者的描写,大约代表社会上一般的善良百姓对于公门鹰犬的看法:又怕又恨,只能敬而远之。没有想到,在时下最流行的剧集里,“鹰犬”突然被高度赞美,成为了正义化身,不得不说,编剧的做法非常之反传统。

  仔细思考,其实这种人物塑造,是近年某种社会心态的体现。“求稳定”成为非常主流的观点,前些年流行的情调男,典型如安妮宝贝、郭敬明等作者描绘的白衣飘飘的男子,文艺腔的,清俊的,懂得情趣的男性已经退位。包括虚拟出来各种“轻易购买市中心豪宅的男性主角”也被识破了真相,开始让位于“体制内”,收入稳定且对国家忠心耿耿的男性,才是大男主,有机会赢得美人的青睐。

  顾千帆的身上还赋予了父亲的权力,本来其父亲还沿袭了“清流死敌”的人物塑造,但很快编剧就放下了历史因袭的官场道德观,将清流也置于一个肮脏的地步,所有的成年人,无论清流、反对派,还是隶属于宫廷后党的各种成年官吏,都有一肚子的阴谋诡计,唯有一心面对“官家”效忠的顾千帆,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

  这也是这两年文艺作品的主导倾向,抛弃了古老的忠奸之辩,将小人物置身于邪恶之境地,最后小人物靠自己的忠诚和善良突围,实际上这是美国大片的人物经典设计,马伯庸应用得很好。

  但是在这部古偶剧里,因为官场背景只是稍带的主题,所以做得非常草率,我们只知道男主角有宰相父亲,也有朝中清流派大臣的拉拢,还有自己非凡的忠心以及“毒辣”手段,在这些因素的加持下,虽然没有看到结尾,我们也知道,男主角必将一路开挂,将“鹰犬”职位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官场配角,都是精彩的好演员,王洛勇、姚安濂、尹铸胜,他们的表情和动作,用来塑造一种浮夸的阴险处境没有问题。但由于编剧情节构造的薄弱,导致没有高潮出现,只是一个游戏化的官场。当然,编剧也不允许真实描摹古代官场——因为编剧的主旨还是权力崇拜,既崇拜权力机构,也崇拜最高权力所有者——官家。

  顾千帆是唯一的,值得的,被期盼的爱,想想最近爆火的“体制内男友”“局里局气”的流行吧,不能不说,编剧是找到了时代之脉搏。

  另一处“时代脉搏”,则是剧中的婚姻观,“双洁”被谈论过多,我们这里不再讨论。剧中的三位女主角,各自有不幸的过去,但很滑稽的是,这种过去的人生经验并没有给她们什么智慧增长,只是让她们沉浸在找个好男人的梦想里不可自拔。而所谓好男人,标准非常单一,几类男人绝对不能有。

  首先,“多情种”是一定要抛弃的。情,是险恶的,既不能带来金钱,又不能带来稳定。剧中选择了林允儿扮演的琵琶女来承担这一“为情所伤”的角色,江南的油滑男子不可靠,东京的世家子弟更是不可接触,凡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浪漫,都是有问题的,这一观点反复被强调,简直到了病态的地步。

  而“贞洁”是女性贡献给男性最大的礼物。赵盼儿多亏自己的智慧,无论在教坊,还是与贫寒的“前夫哥”相处,都保持了贞节,所以她得到了最好的奖赏,一个忠心爱她的公务员。

  还有,“出身低微”是应该警惕的。剧中的“前夫哥”探花郎欧阳旭,之所以一路坎坷,并不在于个人道德缺陷,剧中赵盼儿也反复说,他本性不坏。他的官场路径之所以难以顺遂,很大程度就是完全没有靠山,无论是父系,还是刚找到又被抛弃的岳家豪门,导致他只能另辟蹊径,靠自己不择手段往上爬。

  做妾室是不能抬头的,剧中的女性,一听到自己不是明媒正娶,作为正妻嫁入豪门,都会大义凛然起来:“谈都不要谈。”

  这几点下来,其实已经将当代主流的择偶观描绘了出来:一定要正式婚姻,一定要大房,一定要加入到权力体系之中,一定要将女性贞节的肉体作为陪嫁。

  我并不觉得这些观念的设置有问题,但如果说这符合历史真相,那就太可笑了。宋代女性如果真能嫁得这般如意,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家书规训问世了,作为束缚女性的各种文本流行的时代,女性的血泪史是毋庸置疑的。别说剧中的几位平凡女性,即使真正的贵族女性,如李清照,必须要做出决绝的行为,才能有自由,哪里像我们时代剧里的女人们一样,就差把女德两个字绣在衣服上了。

  一部通俗作品,展现的是当下的流行观念,这个不足为奇,但是迎合大众到如此地步,现代人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不得不让人鄙视。

  王恺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