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②】一条斑马线激发的城市文明

发布时间:2022-08-03 11:06: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②】

  光明日报记者 谢文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卢泽华

  十多年前,浙江杭州马路上出现的“礼让斑马线”,曾经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车让人?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但凡到过杭州的游客,都会斩钉截铁地给出佐证:在杭州,行人过斑马线,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都能主动停下,耐心地礼让……

   “斑马线”成为激发城市文明的“杠杆”

  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外地车主在西湖边遇到斑马线没有让行,被交警抓了个正着。车主抱怨说:欺负外地人,你们抓个本地车试试!

  交警笑言:想抓都抓不着。不信?你来监督!

  这个较真的司机在路口观察了41分钟,其间,有270辆浙A牌号的车通过,全都是车让人。

  这个外地司机爽快地接受了处罚,临走时竖起大拇指:“服了!”

  有人好奇:杭州“礼让斑马线”风尚是怎么形成的?

  2010年前后,杭州发生了“飙车案”等一系列交通安全事故,城市的公共安全和形象受到影响。如何“挽回”形象并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市委、市政府推出了“礼让斑马线”。

  此后,杭州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明确将“礼让斑马线”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突破口,让它成为激发城市文明的“杠杆”。

  好风尚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经过十几年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文明因子已浸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漫步在杭州的街头巷尾,你会发现,这里不仅车让人,红绿灯也与其他城市不同,杭州安装的带字幕一体化信号灯竖立在地上,与人齐眉,“平视”着提醒你过马路。这个细节,反映了这座城对每个个体的尊重与关爱。

  骑自行车,杭州有专门的骑行道路,你不用害怕机动车会来抢道;在十字路口,头顶上有遮雨棚,你可以有几分钟安心整理一下被雨淋湿的头发;在繁华的道路旁,杭州建设了几千个城管环卫爱心休息点,让环卫工、交警可以在此休憩……

  “文明会‘传染’。文明风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普通市民间‘裂变’。”杭州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讲了一件趣事:

  几年前,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先生带团来杭州演出。两万多观众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散场后该会是多么狼藉?演出之前,他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然而,现代舞《白蛇传》在杭州柳浪闻莺公园演出结束之后,林怀民先生惊呆了双眼:草地上干干净净,竟然不见一片纸屑!

  政府是公共道德的“引导员”

  “城市发展,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精神财富积累更不可少——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这一观点,是杭州市历届班子的共识。

  如何积累一座城市的精神财富?杭州的经验是:让政府成为“公共道德的引导员”,以此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观,怎样才能如一颗种子般深植人心?杭州市作了不少探索。

  在上城区后珠苑社区,一位业主因小区无法停车被保安拦在外面。他一气之下把车堵在小区门口,双方僵持了几个小时,最后还被电视台曝了光。

  “可真丢面子!”小区居民议论纷纷。对此事要不要“小题大做”?居委会委员韩吉深思熟虑后,决定抓住这一契机,以“如何解决停车难”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社区“道德讲堂”,邀请当事人和小区居民一起参与活动。通过充分讨论,居民们对有序停车有了新认识,最终在参与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当事人主动做了自我批评。

  韩吉有感而发:“让群众亲身参与进来,社会公德就容易形成。”

  韩吉所说的“道德讲堂”活动,自2011年以来开始举办,在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社区全覆盖。

  “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做一次反观,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行一个德字礼,送一份吉祥”……道德讲堂推行“八个一”流程很接地气,居民们纷纷夸奖:“规定动作做得实,自选动作做得活。”目前,杭州已建设了约1000个道德讲堂。

  良好的道德风尚一旦形成,就会助推整个社会走向文明。“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一次讲座,少一些迷惑”;“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群众归纳出的这些鲜活的语言,肯定了政府引导带来的效果。

  实现同频共振,杭州还牢牢把握了一点:党委和政府积极引导,而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杭州各级干部牢记一个原则:不大包大揽,而是让群众自觉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

  每年,杭州市都要举行“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这些模范人物有一个显著特点——来自身边。因为身边的道德模范更可信、可亲。

  这些模范,带动整个杭州的文明风尚,让政府精心呵护的“盆景”,变成了蔚为大观的“风景”。

   “文明指数”也是“幸福指数”

  有一项城市调查,主题是“生活在杭州,有哪些瞬间让你觉得最幸福?”

  其中,“杭州是温暖的,斑马线礼让行人全国最好”这一选项,以30.2%的得票率排在第一位。“文明”成为这座城市最有“触感”的里子。

  有经验的城市管理者都很清楚:一座城市,盖一座摩天大楼容易,形成一种文明风尚很难。前者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直观形象,后者则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与温度,度量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她不仅于2011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是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5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城市。

  近些年,杭州在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一位归国博士初次来杭州,就决定“不走了”。他说:“在杭州,我能时刻体会到善意和温暖。”

  再听一听普通百姓对杭州文明氛围的感受——

  市民胡杨林说:在杭州,老人喜欢坐公交,因为每次都有人让座。司机看到老人上车,会按下让座播音提示,等到老人坐稳后车才缓缓开动。

  环卫工人田玉兰说:在西湖,扫地很轻松,因为垃圾落地的少。“文明氛围影响着所有的人。以前游客总是随地抽烟,现在看到地面这么干净,周围的人这么自律,谁还好意思乱扔烟头?”

  有人说:因为文明,杭州有了更深层次的美!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