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节的习俗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七夕不光是象征爱情的“情人节”,在祖国各地,七夕节还是一个十分“好玩”的节日,自古至今积累了各种民间习俗,且南北各地花样繁多。这些习俗其核心都突出了“乞巧”二字,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变得越发有趣。
《西京杂记》中记载有汉代“穿针乞巧”的习俗。在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得干干净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在祭拜完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谁就能成为巧手女,而穿得慢的,则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穿针乞巧”的方法不尽相同,难度更是不容小觑。“穿针乞巧”要用五彩线。五彩线是将五种颜色的丝线合成一根线,迎合了女孩子爱美的天性,但也增加了穿针的难度。能够在乞巧活动中胜出的,必然是心灵手巧且拥有高超绣工的女孩儿,这也成为了古时女子展现自己才华和技能的一种方式。
在南北朝时期,有“喜蛛应巧”之说。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一种“喜蛛应巧”的乞巧习俗:“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蛛应巧”其实是“穿针乞巧”的延续,也就是说在穿针乞巧结束后,女孩子们会聚精会神地观察自己的果盆贡品上是否有喜蛛在结网,这里说的喜蛛,是一种米粒大小的蜘蛛,人们通常认为见到这些蜘蛛,就预示着会有喜事发生,所以把这些小蜘蛛称为“喜蛛”。谁最先发现喜蛛结网了,便预示着谁会有大吉大利的喜事,所乞所求之事也必定会实现。
明清时期,还有一种“投针验巧”的习俗,就是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女子们会提前一晚准备好“鸳鸯水”,所谓鸳鸯水 ,就是把白天、夜晚所取的水混合在一起,或是把河水与井水混合在一起。盆中的水经过一夜的放置和一天的曝晒后,水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在节日的午后,姑娘们相约一起到院中,将针轻轻地放在水面上,针会因为水的张力漂浮在薄膜的上面,然后再观察盆底针的倒影,因为光影和水表面张力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水中针的倒影的反复变化,当看到倒影笔直的时候,就预示着乞巧失败了;如果倒影呈现出多种图形,便意味着成功得巧了。如此精妙且充满乐趣的把针悬放在水面的乞巧方法,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和对生活的勤劳与热爱。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除了不同时期的各种习俗,不同地区七夕节的习俗与场景也各有特色。譬如在广东,自古以来在七夕节这天便热闹非凡,南宋词人刘克庄就曾有过描述:“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摆放上茶、酒、水果、以及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各种女红巧物。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干净,准时来到主办人的家中,在八仙桌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向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譬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则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与此同时,人们在六月时早早浸泡在碗中的稻谷、小麦、绿豆等,也都长出了芽。待芽长到一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个晚上,姑娘们穿上崭新的衣服,戴上漂亮的头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在此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还以红、蓝丝绳将其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借以求子。
在闽南,当地人把织女称为“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的神。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在海外漂泊,不能回国,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会因给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闽南民间七夕虽不很重视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所以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直到现在,在七夕节这一天,闽南人的晚餐仍旧是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螃蟹、瘦肉、猪小肠等食物。吃罢晚饭,大人小孩聚集在厅堂里,一边聊牛郎织女的传说,一边品赏石榴的美味。
在山东的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也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结束以后,她们会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当然,在这儿,我想水饺里包的“针”也只是象征意义的一节金属丝,肯定不是缝衣做被用的绣花针。
在河北,胶东,江南等诸多地区也都有其独特的七夕节风俗,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有趣的民间风俗都体现了我国不同地域的老百姓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对七夕节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这一中国的本土“情人节”也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有趣的节日习俗,受到了当今年轻人的喜爱。七夕节与现代生活互相融合,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比如和心爱的人一起逛街、挑选礼物、看场电影或在安静浪漫的地方共进晚餐等,而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对爱情的忠贞,对誓言的信守,都将变成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这也是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最大价值所在。
制作:李方舟 张悦鑫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