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3周年交出亮丽“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2-08-18 15:01:00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青岛817日电(记者 宿希强)三载春华秋实,三载向海图强。从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开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征程至今,3年来,山东港口聚焦聚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蹚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改革之路,打造了全国沿海港口整合的“山东样板”,交上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疫情之下,山东港口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5.8%,突破34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主要财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成立时比较,营业收入实现翻番,达到839.8亿元;利润增长近40%,达到75.6亿元;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均增长30%以上,分别达到2500亿元、1000亿元;人均创利增长34.3%,达到22.6万元。获省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稳居省属企业第一方阵……

  崇高站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海风泱泱,大潮磅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自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涉及山东全省7市的沿海港口资源整合之路开始走向实质与纵深,从此揭开了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崭新篇章。

  从国家战略看,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东港口位于“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在协同腹地、联通世界方面具有重要的“棋眼”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可以更好承接中央政策叠加赋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解决好我国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山东省发展战略看,山东是沿海港口大省,港口星罗棋布,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跻身全国港口前十位。即便拥有一张华丽的成绩单,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彼时山东沿海港口发展存在着分散化无序发展、低效化重复建设、同质化自相竞争的突出问题。实施港口整合可以更好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山东省委、省政府聚焦“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改革目标,抓住山东港口改革重组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重大决策。以强大的魄力和定力顶层设计、高点谋划、推进改革,明确了全省港口资源战略性重组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赋予山东港口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省战略的重任。

  坚决推进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我们要统一优化配置岸线资源,明确省内各港口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杜绝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彻底解决好你有我也有、各‘诸侯港’各自为战的问题。”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

  山东港口整合被设计成三步走:2018年3月,首先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整合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组建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2019年7月9日,威海港100%股权无偿划转青岛港;同年8月6日,由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场涉及山东7市的沿海港口大整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殷殷嘱托,肩负着山东“海洋强省”、向海图强的信任期望,山东省港口集团开启了港口一体化改革、向海图强的改革大幕,为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动力引擎,也为港口整合和一体化发展趟出了一条“山东路径”。

  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慕名而至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按照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为先模立馆、为职工立馆”的要求,青岛港集团党委自主策划设计,打造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展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也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的生动载体。

  这是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力、基层组织力、队伍战斗力、融合发展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企,山东港口在蓝色海洋背景下天然自带“红色基因”,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赓续“红色基因”是思想之基、立业之本。

  三年来,在集团公司党委坚强领导下,山东港口在打造“红色引擎”方面采取了四大举措:

  旗帜鲜明讲政治迈出坚实步伐——山东港口持续强化政治统领,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党建的核心和灵魂,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狠抓理论武装,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好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写就亮眼答卷——山东港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牢精神航标,积聚强大动力。在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调研会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上级充分肯定,成功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唯一参展的港口企业。

  抓基层树品牌夯实干事基础——山东港口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有效发挥。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抓创新、树品牌,坚持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工程,新发展党员1738名,各班组实现党员全覆盖,过硬党支部占比达到87%,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连钢创新团队”荣膺“时代楷模”,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324个集体和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创新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打造实干作风——山东港口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强化“八个勇于、八个自觉”,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干部融合,调整交流近1500人,直属单位班子成员交流比例达1/3,中层骨干、后备干部交流超过1/5。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创新实施“三百工程”,遴选47名年轻干部挂职“第一队长”,竞争性选拔15名“80后”“85后”中层干部。

  以理想信念铸魂立心,以组织建设夯基固本,山东港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奋楫笃行、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和锐意进取、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在山东港口蔚然成风。

  改革攻坚,闯关夺隘马蹄疾

  2020年是山东港口整合后的第一个完整运营年。这一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7.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3147万标箱,同比增长6.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

  “这个吞吐量意义不在于量的累积,意义在于增幅。我想最主要还是一体化改革释放了潜能,这是最核心的。”霍高原说。

  整合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顶层设计的“三个一”: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山东省港口集团也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体化改革发展任务书、路线图。对标世界一流,认真研判形势,扛牢“三个服务”发展使命,谋定“五个国际领先”发展定位,明确“五个转型”发展路径,构建起“十位一体”发展战略体系。

  此后,山东港口边改革、边发展、边谋划未来,设计实施了“1+4+12+N”的组织架构,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告别山东3345公里海岸线“有大港无强港”的历史,改革是关键一招。用改革整合资源、破除壁垒、理顺机制,才能抵消竞争内耗,抱团向外发展、擦亮港口名片。

  整合后,山东港口不仅有效解决了过去各港口之间的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痼疾,而且稳定货源、开辟航线、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大幅跃升,议价能力、融资能力、谈判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吸引力、影响力、话语权与日俱增,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服务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力日益彰显。

  山东港口的改革,是山东大力度推进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改革后的山东港口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山东向海图强的支点,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山东经济的航船也将继续向远海挺进。2021年,山东港口作为省属企业和全国港口企业的唯一代表,先后在中国企业论坛、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会议上介绍经验,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2021年的半年会上,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宣布:山东港口“整合”阶段任务全面完成,接下来将开启“融合”发展新阶段。

  港口全面融合并非易事。不同的港口盈利水平差距悬殊、有着不同的隶属关系,需要跨越不同区域、行政、体制等多重障碍。能不能成为一个有机体,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关键取决于融合。融合过程完成以后耦合就是一个必然产生的现象。

  “整合最核心是心合。我们一开始提出‘三合理念’,整合,融合,耦合,实际上整合这一个过程不难,反正是一个物理的整合,融合最难,实际上融合合的是心。”霍高原说。

  2022年伊始,山东港口开启了“全面融合年”的新历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碰的都是“硬骨头”,瞄准的是束缚发展活力的条条框框,带来的是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此,山东港口制定了六个方面的融合:思想融合、干部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作风融合、业务融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一体联动、业务协同。

  三年来,山东港口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在困难中寻求突破,在矛盾中开辟新路,大棋局接续落子,相连成势,跨越了一道道难关,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这是再塑发展路径的深刻变革——

  山东港口对自身的优势和使命有着清醒认识,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路径。三年来,山东港口初步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逐步构建起航线+班列+内陆港的服务网络,实现了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欧洲以及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呈现出功能集聚发展、设施集约布局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针对黄河流域搭建起畅通、便捷、高效的出海物流通道,为加快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活力。

  这是打造发展空间格局的辩证逻辑——

  以金融、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成为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另一重要阵地:对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只保留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港口业务,将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规模、100多个业务单元“合并同类项”,重组为金控、物流、贸易等12个板块集团。为鼓励各板块加强业务协作,山东港口将“协同指标”纳入直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12个板块集团的组建,不仅释放出更多管理岗位,更为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搭建了转型“骨架”。

  这是提升现代治理水平的升级演进——

  三年来,山东港口坚持内部改革与一体化改革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坚持谋发展、抓管理、强质效,如期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治理能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明显的改革效果。

  法人治理结构愈加完善。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董事会应建尽建,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有效发挥。

  基础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四梁八柱”框架形成,基础管理不断提升。规范设置总部和权属企业组织机构,强化对战略、规划、干部、投资、财务等领域集中有效管控,实现统放结合、精简高效。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精准设定直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实施工资总额管控,统一薪酬分配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累计压降成本15亿元、节约投资27亿元。低效无效参股企业处置成效明显,亏损企业、亏损金额双双压降一半。

  风险防范控制持续加强。三年来,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本质安全水平扎实提高,应急能力持续增强。强化重大经营决策合法合规性审查,狠抓高风险业务监督管控,完善风控制度,打造合同管理智慧平台,重点领域“三位一体”风控体系全面落地。

  山东港口通过三年来对各项制度的完善理顺、压茬推进,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发展张力进一步释放,为融合高质量发展扫平了障碍,清除了藩篱,鼓足了风桅,推动山港“巨轮”更稳健、更高效地扬帆远航。

  业绩做实,转型发展“动能”强劲

  2022年2月8日,虎年春节假期刚过,山东港口召开誓师动员大会,与直属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大会新增加了8个单位夺“挑战旗”环节,现场气氛热烈。

  “业绩为王”是山东港口每年的工作核心主题,2022年誓师动员大会,山东港口以“确保指标”为底线,锚定“奋斗指标”集智攻关,奋力冲击“挑战指标”,提升人均创利水平,确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增速超过全省经济增速。

  这是大港迈向强港的坚实路径:聚精会神做强主责主业这个发展根基,持续放大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聚焦“业绩为王”,三年来,山东港口发展的实力更加强大,创造力更加澎湃,运行的内在逻辑更加坚实。旗下各港口借势一体化改革发展,齐头并进、美美与共,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第六位,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日照港跻身全球第九大港口;烟台港稳居全国第八;渤海湾港生产经营实现翻番式增长,体现了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集团公司在新华社发布的东北亚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名列榜首。各板块发展风生水起,新业态竞相涌现,对集团公司利润贡献稳步提升。

  越是宏伟的事业,越需要坚实的支撑。新时代山东港口发展突飞猛进,靠的正是实实在在业绩的坚实基础和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

  调整业务结构,“业绩为王”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一体化改革,山东港口对主业的定位也发生着实质变化。步入新时代,靠什么积累和夯实发展的物质基础,靠什么引领和驱动发展,靠什么抢抓机遇、抵御风险?山东港口有着深邃的思考和长远的谋划。

  根据国内外港口建设发展一般性规律,山东港口果断摒弃“吞吐量为王”的传统思路,提出“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加速由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由传统业务为主向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并重转型;由传统港口向数字化港口转型。三年来,港口的发展变得更加“立体”,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持续提升山东港口竞争力。

  “港口作为全球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集聚的中心,其作用还体现在巨大的平台效应和万物联接的‘万能端口’作用上。”山东港口对港口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的认识,山东港口的发展应该跳出传统码头仅聚焦装卸业务的发展模式,成为更高平台和万能接口,集聚各方面的要素。

  山东港口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锁定了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和邮轮文旅港“五个国际领先”为载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依托一体化发展崭新平台,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加大与船公司合作,航线增速创历史纪录,在省、市两级航线补贴等政策支持下,三年来新增航线107条,总数达到320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中转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8.3%;开辟内陆港30个、班列78条,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原油、铁矿石、铝矾土、粮食等主要货种,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领先,年进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1/4、2/3、1/5。

  在传统业务不断优化升级、提升效率、做强服务的同时,山东港口重塑港口主业,出台系列支持新兴业务高质量发展意见,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三年来,对标全球标杆港口发展路径,山东港口实施同类业务合并重组,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多向同力、多元并进,新兴业务加速培育壮大、优化布局、丰富业态,内部市场使用效率不断加大,反哺能力逐步显现。启动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布局初步形成。设立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港信期货公司,布局大宗商品交易运营中心,公共海外仓破题推进,供应链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合新华社发布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RCEP成员贸易互通指数等。

  创新驱动是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2020年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连钢创新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最终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为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方案”。这背后,是山东港口智慧引领、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生动实践。

  三年来,山东港口以获批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内部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强化与头部企业合作,创新搭建起“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在山东港口3345公里的蜿蜒海岸线上,智慧绿色的时代浪潮正在涌起。从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空轨,到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从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到渤海湾港全球首台自动化门机……

  山东港口锚定一个“实”字,把业绩发展及其背后的科技支撑,作为千秋伟业的坚强柱石,作为应对竞争大风大浪的定海神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编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出台“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激发“第一动力”、用好“第一资源”,让科技绿色之花开满海港大地,进一步锻造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用创新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加速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成天海秀美,绘港湾如画。在全国首个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日照港海龙湾畔,湛蓝色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沙滩在阳光的映射下金光闪闪,海天之间鸥鸟翱翔。周边居民推窗见海,昔日黑煤港变成了一片美丽的生态良港。

  生态兴则文明兴,三年来,山东港口肩负起建设绿色低碳港口的先行使命,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厚植绿色愿景,为打赢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战探路、实践,为绿色港口圈建设贡献山东港口智慧和力量——干散货扬尘污染治理实现“六个全部”,按规定全面回收油气;港作机械尾气达标管理,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机械。扩大清洁能源应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氢港”建设不断提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美美与共,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三年来,山东港口坚定践行“三个走在前”,扛牢“三个服务”发展使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员工至上,提出“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理念,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勇于担当国企社会责任,绘就了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共建共享,员工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国之大者”。三年来,山东港口不断夯实、涵养“家文化”思想基础,突出员工主人翁地位,6万海港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周围,以事业为纽带,血脉相融、亲如家人,共建共享、共创共荣,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

  山东港口紧紧依靠员工办企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充分激发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畅通民主渠道,常态化开展建言献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劳动调研等活动,设置“董事长总经理信箱”,征集意见建议近10万条,一大批“金点子”转化成改革发展“金果子”。举办三届技能大赛,设立“山港工匠日”,搭建职工创新平台,涌现出“五小”创新成果5274项,一线员工技术钻研、岗位创新蔚然成风,青岛港、日照港获评“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个职业发展通道,构建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多通道晋升的管理体系,广大员工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按照人岗相适原则,推进员工合理有序交流5000余人。创新培训机制,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万名员工学历提升等工程,开展培训5000余期、40余万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整体提高。建立员工薪酬正常增长机制,疫情之下做到不裁员、涨工资、发奖金。建立落实“七个一”联系帮扶机制,设立用好员工关爱基金。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为员工购买新冠保险,实施健康管理、疗休养、女职工和海外员工关爱等系列举措,员工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山东港口的文化融合,既是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更是支撑港口披荆斩棘、克难前进的力量源泉。

  三年来,山东港口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守正创新、解码基因,内塑山东港口精神”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老干部、先模代表、身边榜样进行多层面宣讲,“一家人”理念深入人心,“同心同德、忠诚奉献、创新开拓、追求卓越”成为广泛共识。山东港口系列展馆建成,发布企业文化手册,唱响《昂首东方》,举办首届职工艺术节、体育节,不遗余力促进文化融合,凝聚奋进力量,昂扬血性激情,构建精神谱系,以文化的“软实力”支撑改革的“硬业绩”,在文化融合中彰显格局站位、折射使命担当、观照价值取向。

  三年来,山东港口秉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战略,全面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党委政府、国内外重要港口和各行业合作伙伴战略联手,共同打造共创共享、合作共赢新格局,勇立潮头抒写开放发展新篇章。

  经济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山东港口强化与省内16市战略合作,做地方城市“金牌合伙人”。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并进入全省规划,统筹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和老港区改造,吸引汇聚更多现代产业、经贸要素。深化与世界知名企业务实合作,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招商引资73.4亿元。加快重点项目推进,累计投资1108亿元,实现年均增长24%,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达40%,新增码头能力近1亿吨。“三个更加”“三个满意”全面落地,越来越多的山港项目在齐鲁大地拔节生长,为城市发展注入蓝色动能。累计纳税105亿元,较成立时增长35%,在各市均实现正增长;新吸纳就业5000余人,改革发展红利充分释放。

  三年来,山东港口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牢记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保稳保供效能持续放大,社会责任担当更加有力。针对疫情严峻形势,作为承载国计民生物资运输的重要物流枢纽,山东港口坚持疫情防控、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同时,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畅通。举办多个场次恳谈会,积极吸引船公司加密航线班期、增加舱位投放,有力纾解箱难求、舱难订等困难,发布16项服务举措,主动减免库场使用费等近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直接提供金融支持超256亿元,助力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年来,山东港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对外捐赠近5000万元,“山港润春蕾”“希望小屋”“生态援疆”等彰显大爱。社会贡献突破600亿元,较成立时增长41.3%,集团公司连续获评“山东社会责任企业”。

  大港崛起,每个人都是主角;大港发展,每一步都是脚印。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奔跑”的姿态,扑下身子抓落实,全身心投入到波澜壮阔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新征程之中。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