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记者在大凉山腹地的驻村故事 后退的发际线是我最好的勋章
凉山日报社派驻萨毕地尔村第一书记 王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整理
——————————
经历了一年的驻村工作后,奋斗的青春对我而言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有惊喜、有感动、有挑战、有磨炼……
2021年7月,我接到通知,让我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新桥镇萨毕地尔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了下来。虽然我知道,这里是最基层的地方,是大凉山的腹地,交通、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但是我希望在这片原始与炙热的土地上留下我青春的影子和奋斗的足迹。
萨毕地尔村平均海拔2100米,辖村民小组6个,户籍人口334户1466人。记得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看到空荡荡的村委会办公室,红旗孤独地在风中摇曳,仿佛就是我唯一的陪伴,我眼眶红了又红,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向第一书记的房间:脏兮兮、乱糟糟。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还好没有人看见,还好山风很快地把它吹干了。
334和1466,这串数字与我而言,就是责任和担当。看到这两个数据时,我突然感觉肩上的担子变得那么沉重。在父母眼中我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在朋友眼中,我一直是最幼稚的那个,在同事眼中我也是个小朋友。而在萨毕地尔村,我是第一书记。突如其来的身份转变,我以为我会承受不住,无法担当。其实,正是因为这些担子,让我成长了太多。
“王书记,我看到你那么小小的一个,就和我儿子差不多。”这是红英姐见我第一面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红英姐是镇上的人大主席,也是萨毕地尔的包村领导,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红英姐都像一个长辈一样照顾我,对她,我充满了敬重和感激。
萨毕地尔的星星总是特别明亮。刚开始驻村时,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我都是在村委会那个空荡荡的院子里数星星,心中一遍遍地描绘着萨毕地尔的美好蓝图。就这么数着,盘算着,一夜一夜地在院子里睡着,又等着第二天的朝阳把我唤醒。
我走的时候曾给单位领导表态,我无论到哪里,都要做到“拉得出来打得赢”,我也将这段表态作为我驻村的信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渐渐上手: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让大家建言献策,一起发展村集体经济;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家庭成员结构、收支情况、各类诉求;定期做回访调查,集中处理村民的堵点和难点问题。
8月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写这一年的乡村振兴规划,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路。“王书记,拉纤的爸爸不愿意打疫苗,我们咋个说都不听,只有你去了。”村医沙马子铁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对我说。“走!”我拿上公文包,带着村医向勒普拉纤家赶去。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说服村民打疫苗了,一次次交往的经验让我逐渐了解了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和他们的担忧。经过沟通,我终于说服了这个以倔强出名的老头子。随着村医这一针下去,我们村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9月是开学季。“王书记,曲比金子和海来尔洗不想去读书,准备出去打工了。”电话里面传来村文书白三好着急的声音。“咋个回事?昨天才开了控辍保学动员会,今天就要不读书了!等我,我马上到!”山上“撵”了山下“撵”,把孩子们全部“撵”进校园,已经成了我的常态化工作。只有他们全部进校了,我才安心。村里面的孩子平常最喜欢我,也最害怕我,他们悄悄给我取外号,我也不恼,反而经常请他们吃点小零食,现在他们叫我大哥,作为大哥,我就有义务把他们带回校园,学习知识和文化。
等我进了门,曲比金子好像知道我要来了一样,偷偷溜进了卧室。隔着一道门,我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讲了我的读书经历。金子好像听懂了什么,在房间里面小声地啜泣着。门开的一瞬间,金子擦了擦小脸,泪痕还是清晰可见。“我错了,我要去读书,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孝敬爸爸妈妈。”说着,金子的眼眶又红了,我心里面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王书记,我家杀了猪儿,快点下来吃饭!”“王书记,我给你提两块腊肉来,你煮来吃,是瘦肉!”“王书记,我给你整点蜂蜜上来,安逸得很。”“王书记,今天给你整了点洋芋来,你可以烧来吃了。”除了天天找王书记“麻烦”的,还有那些温暖的声音,常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最艰难的是10月到12月,面对州、省乃至国家级的各类检查,美姑县几乎每次都被这些“大奖”命中。迎检工作中,第一书记任务繁重,常常是24小时“车轮战”,白天入户,晚上准备材料。就这样,两个月的时光,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一身的泥泞、大把掉落的头发以及后退的发际线,是我最好的勋章。老百姓的口碑,更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美姑去年的冬天很冷,山上又下雪了。可是眼泪滚烫,火炉温暖。回望驻村的一年时光,我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没有辜负这片热土,没有辜负这里的老百姓,没有辜负单位、组织。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接下来,我还有一年的驻村工作时间,趁着还年轻,我将继续努力,冲锋在前,帮助老百姓一起打造属于萨毕地尔的美好明天,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青春,兑现自己的承诺,用滚烫的汗水浸润这片热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