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底线思维增强领导工作实效
作者:李智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副研究员)
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能否坚持底线思维,是检验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要谋划和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科学把握和有效应对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力,切实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
底线思维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底线思维要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等警示格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和实践的精神财富。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忧患中诞生、成长和壮大,在忧患中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忧患意识已经深深融入党的思想和精神。新时代,面对不断上升的风险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特别是要具备并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底线思维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底线”目标,这也应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的“底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力量。他们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在工作中赢得主动。
底线思维要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底线思维不是讲究坚持住“底线”即可的惰性思维。真正的底线思维强调积极作为,特别是要敢于斗争、善用斗争。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通过斗争获得的,没有坚持不懈的斗争,就没有党的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更是彰显了斗争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并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争意志,掌握斗争的规律。这样才能切实把各项本职工作做实做好,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并有效应对好工作中可预见或突发的危机,战胜工作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尽可能地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
在实践中提升并善用底线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要多方面发力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并在日常领导工作中运用好底线思维,从而不断增强领导工作实效。
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且不断提高自身的底线思维能力。现实中,因为自身视野、知识等方面的局限,一些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对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及时做出科学判断,从而给工作带来被动。现实中还存在部分领导干部过低或过高认识自身能力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底线思维能力不足的体现。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辨证认识、科学分析自身的底线思维能力,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主动作为,去提高自身底线思维能力,努力使之达到工作需要的水准。
用制度保障领导干部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制度更具有根本性。要通过定期的学习班、研讨班等制度性安排,促使和帮助领导干部定期学习底线思维的理论知识,强化底线思维意识,并不断提高运用底线思维的能力。要重视并不断加强制度的约束力,从制度上规范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原则,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使其逐渐成为自觉遵循。要执行好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全方位作用,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尽可能使各级领导干部熟练掌握和运用底线思维方法,从而牢牢把握有效应对各种新的风险挑战的主动权。
把底线思维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底线思维体现在方方面面。各领域的领导干部都要根据本职工作的特点不断提升底线思维能力,充分运用底线思维方法。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也有不同的要求。要想清楚底线在哪里,特别是要科学估计可能的最坏情况,这样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从容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最好的结果、最大的成果。提升底线思维能力,把底线思维切实贯彻到日常的领导工作中,既需要领导干部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部的帮助和约束。
坚持底线思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抓好人民群众关心、与人民群众利益和幸福相关的底线性工作。当面临重大疫情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底线。当前,疫情在世界范围仍处高位,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新冠疫情的最终走向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持续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