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铸精品 守正气象新
【解码十年】
作者:李邨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命题和事关文艺发展的根本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以思想的光辉、真理的伟力,指引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党和国家大事要事,紧扣复兴路上重大节点,潜心创作,培根铸魂,立己铸己,成风化人,文艺百花园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这十年,现实主义迸发新活力,各文艺门类精品佳作不断涌现。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归根到底要看作品。新时代以来,现实主义精神不断高昂,构筑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流和底色。小说《平凡的世界》及同名电视剧作品,让人们感受到平凡生活的温暖和生机。小说《太阳转身》、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等,关注社会热点,呈现伟大实践,塑造了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画卷中的奋斗场景和楷模形象。与之相应,文艺理论评论界对现实主义的研究热情不断高涨,催生了“心性现实主义文艺”“温暖现实主义”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原创理论观点,及时总结新时代创作实践,推动文艺不断展现伟大变革新气象,书写人民史诗新篇章。
这十年,中国精神奏响新华章,英雄楷模形象常驻文艺舞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创作热门IP,不论是题材开掘的广度、主题表达的深度,还是手法创新的力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伟大征程》《奋斗吧 中华儿女》全景式描绘了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壮美画卷,全方位展现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电视剧《觉醒年代》再现开天辟地的建党史。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话剧《农民院士》、彩调剧《新刘三姐》等生动解码“减贫奇迹”。电影《中国医生》、电视剧《在一起》、摄影《为天使造像》等讲述抗疫故事,唱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赞歌。豫剧《焦裕禄》、评剧《革命家庭》、话剧《香山之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让中国精神以人格化、场景化的方式,矗立舞台之上,常驻百姓心间,彰显了理想之美、信仰之美、人性之美。
这十年,中华文脉丰富新内涵,中华美学风范日益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创作者以符合当代审美的方式开掘传统文化宝藏,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拓宽表现空间,使之呈现出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推出了一大批从立意到主题、从题材到内容、从形式到手法都闪动着中华文化独有气韵和风采的精品佳作。文艺领域强劲的“中国风”不但为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开辟了长足发展空间,而且给影视、动画等现代艺术注入了更丰厚的内涵。中华文化在网络空间也成为“流量密码”,在专业创作之外,众多网民取材于传统典籍、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积极运用水墨、剪纸、年画、非遗等文化元素,推动用户生产内容精彩纷呈,为中华文明注入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新动能。
这十年,文艺格局呈现新气象,新风尚昂扬奋发,新势能蓄积喷薄。“互联网”作为文艺创作生产关键词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新时代文艺的最大增量,网络文艺蔚为大观,逐步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繁荣”,从“以量取胜”走向“以质立身”,从“文化快消”走向“艺术精品”,产业诉求与艺术诉求、类型创作与美学表达,在调适和良性互动中逐渐形成了彼此促进的发展格局。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品类层出不穷,沉浸式新媒体艺术、数字舞台剧等时有新作,虚拟歌手、虚拟演员越来越为大众熟悉,新技术带来文艺新体验的同时,催生了属于未来的新美学。“文艺两新”和青年文艺工作者健康成长,日益成为文艺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铸就文艺高峰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文艺大师也能够造就文艺大师的时代。立足十年文艺发展、重大成就,领略崭新气象,瞩目光明前景,我们坚信,中国文艺的明天必将更加繁花似锦、群星灿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