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发布时间:2022-09-27 15:20:00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王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传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过去十年来,中国有效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出现了很多优秀实践案例,国际传播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国际传播更加关注破解“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我国国际传播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的大国责任,理念是针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提出中国方案,与世界分享中国治理的经验。其中,《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走向,全面深入阐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特别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总结了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的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发行,从多方面阐述了中国发展背后的思想动力、理论指引、实践案例。第一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冬奥会等成为我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

  我国国际传播形成了以国家领导人为话语引领者、国家政策为中国叙事依托、主场外交为传播媒介的中国话语、中国叙事立体传播模式,以中国独具一格的历史视野和哲学关照,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开放胸怀。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成为凝聚共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环节。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开创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史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近年来,我国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时,努力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事实;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情怀;宣传中国共产党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焦世界人民共同关切的宏大视野……塑造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国际形象。

  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与全球各类政党举行的高层对话,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世界政党领导人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了以“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为主题的峰会,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共聚“云端”。2021年5月,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等共约200人出席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讨会。外交部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开展了“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邀请各国驻华外交官和国际主流媒体赴延安、嘉兴等红色纪念地参访,中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外使领馆举办了4000多场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党百年活动。

  可以说,过去十年,我们站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国内凝聚了共识,提升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性转变。同时,在挑战中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提升路径,创新方式和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努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增强了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的那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第三、国际传播的全媒体格局已经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成立,国际电视、国家广播以及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推出多语种新闻和移动应用客户端。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国际传播的数字化转型,以参与式和沉浸式“第三方传播”的手段,借助了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社交传播,综合体现了当今中国国际传播的新格局、新方式。全媒体传播已经是当今我国国际传播的现实,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国际传播的全媒体化提供了基础,中国国际传播把握了移动化、社交媒体化、视频化、智能化的趋势,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总的来看,过去十年的国际传播已经形成了多部门配合,全媒体协作,外交、政策与国际传播互相协调发展的格局,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名副其实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但关注越多,挑战越大,应该增强对“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性的认识,总结国际传播的经验与不足,切实提高国际传播的效果,使国际传播成为提升中国好感度、美誉度、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今后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首先,抓住国际传播关键,在大格局下有针对性地讲好小故事。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有意扭曲、不实信源、黑白滤镜,导致很多国外受众不了解中国。要了解、熟悉国际传播的规律、洞悉不同地区的话语特色,深谙现代媒体的传播技巧,做到驳斥有力,以理服人。一方面,国际传播要在不同维度区分针对政府、社会、民众的传播,注重了解国际传播的渠道、熟知目的国的舆论取向、了解有重要影响的舆论领袖、实实在在了解目的国的对华关切,有针对性地以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手段做好国际传播。另一方面,国际传播要提高对世界文化、多元文化的感知。要认识世界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不应该把世界文化等同于西方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要介绍独有经验,也要寻找中国故事与其他国家故事的共同点,还要讲述人类共同经验,比如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以及绿色环保等问题,对于千禧一代面临的发展问题等要有所关注。当然,除了关注其他国家大城市的生活,也要关注其他国家的少数群体以及落后地区,真实可亲的故事要关注普通人,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结合政府声音、媒体声音、专家视角和民众呼声,以多元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其次,注重“联结”与“沟通”,协同做好国际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将“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使命,国际传播要注重实现与世界的“联结”与“沟通”。对内传播也会有对外传播的影响,但不能以对内传播的思路来进行国际传播。当今世界尤其要重视不同社会群体的话语影响。在气候问题及少数群体权益等问题中,社会群体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不弱于主权国家,甚至会影响西方国家的国内和国际政治,进而成为政策制定的考量因素。中国国际传播也要注重借助社会组织拓展话语推广能力,讲好中国在推动社会变革、改善环境等议题中取得的成就,要善于通过社会组织推广相关话语。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国家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区分国家话语与某些团体、企业或个人的话语。总之,对内传播要成为国际传播的基础和助力,国际传播要推动对内传播的发展,国际传播与对内传播要协同发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要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最后,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媒体矩阵。要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以新技术赋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抓住大数据、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国际传播带来的新机遇,采用多种传播形式,如多主体传播、智能传播、替代平台传播,体现标准化、智能化,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在形成合力的过程中,要避免以偏概全;要避免简单化和概念化的口水仗,提倡文明互鉴和人心相通;要讲道理、讲感情,大道理要通过小故事来讲述。通过提高知识话语和学术话语在全媒体传播中的内容质量,提升新闻供给在国际传播中的内容含量,切实提升国际话语主动权。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中国也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国际传播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将迎来最大的机遇。我国国际传播要展示过去十年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价值观念,传达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决心,以技术赋能发展、以人文关怀、世界眼光、中国内核促进国际传播影响力提高。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