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免门票能坚持多久
据9月24日人民网报道,“十一”长假将至,不少景区继续实行免门票政策,有的景区在免门票的同时还将一些服务项目同步降价。业内人士表示,景区此举主要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旅游市场低迷,激发游客出游动机和意愿。从长远看,景区应从“门票经济”走向“综合经济”。
不应仅是一场“节日秀”
汪昌莲
随着景区营销方式的不断创新,各地景区的内在品质、文化内涵、服务质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景区选择适度提高门票价格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不少景区属于国有景区,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景区门票居高不下,显然不利于体现这一属性。此外,从经营上讲,设置过高的价格门槛,增加了旅游成本,自然会引起游客不满,人们很容易“用脚投票”。
事实上,国内景区并非完全无法摒弃“门票经济”,杭州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2002年10月起,杭州开始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使西湖景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西湖免费开放前,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而景区免费10年后的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1191亿元。可见,摆脱“门票依赖”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
景区免门票,不应仅是一场“节日秀”。从长远来看,转变“门票经济”模式,推动景区减免门票,走向“综合经济”,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路径。
用全域旅游视角去看待
吴学安
长期以来,国内发展旅游产业,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样的旅游模式在大众旅游时代是否适应,值得深思。事实上,一些旅游景区实行“零门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往,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也为景区赢得了口碑,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一方面,“零门票”能够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促进旅游品牌得到更广泛传播。另一方面,“零门票”作为一种旅游利益回馈,可以得到社会积极评价。除此之外,“零门票”给旅游行业带来了理念冲击效应,能够促进景区管理部门积极开拓经营思路。因此,一些旅游景区通过“零门票”模式,使旅游淡季不淡,带动旅游综合经济的发展。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要让旅游和整个城市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就必须学会“不赚小钱赚大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