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诗篇礼赞伟大祖国、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陆嘉宁
中国电影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而今,中国电影产业历经种种尝试,大浪淘沙,披沙沥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电影有着悠久的现实关怀传统,准确把握时代文化脉搏,深挖中国故事,同时兼顾群众喜闻乐见的视听风格,在多方面做加法。国庆档作为年度重磅电影作品的温床,自2019年国庆献礼片集中出击后,近年伴随着陆续到来的重大纪念活动,诞生了一大批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历史、现代化建设历程、各行各业普通人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作品。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夺冠》《一点就到家》让观众们从银幕上汲取了信心和力量;2021年《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书写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富足生活的新中国成长史,鼓励观众克服艰难的境遇;2022年《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则通过群像故事,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意识。这些作品不仅显示出国庆档期作为集体性电影文化仪式的作用,也承担起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审美教养责任。
新主流精品让“青春中国”同频共振
近年在国庆档大放异彩的影片具有突出的“新主流”特色。北京大学的陈旭光教授曾在《中国新主流大片:阐释与建构》一文中对“新主流电影”予以界定:新主流电影“投资成本较高、制作规模较大……常以真实可信的中国故事、红色经典,或以塑造国家形象、表达集体主义精神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故事为蓝本,旨在塑造打动人心、凝聚国家民族意识的人物形象、中国形象,或正面或侧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中国气派和中国风度。”新主流电影实为主旋律影视作品风格的迭代更新,凸显年轻态,与中国Z世代直接对话,成功引起当代中国青年观众的共情和认同。
青年群体是中国电影观众中的主力之一,与伙伴们一起前往影院观影,是年轻人的娱乐需求,更带有强社交属性。影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沉浸感环境,无形中放大了观影情绪,这种体验是小屏观影难以替代的。电影散场后与朋友同侪一起讨论电影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后感也是Z世代作为网生代的普遍习惯。相对小众文艺之作,国庆档“特供”的新主流大片,更明确指向时代命题和家国情怀,创作者也希望作品能产生涟漪式的反响。全民热议的氛围离不开心智和情感都处于茂盛成长期的“热血青年”们。如何与他们进行对话,如何让国庆档观影成为青年人的集体文化活动,新主流电影也在积极摸索,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连续三年以集锦片形式讲述一个个“中国小故事”,以小见大,折射时代变迁,形成了特色的IP品牌。片中常常展现父子、母子等关系组合,借家庭成员的历史传承、代际差异书写成长中的中国和中国人。《长津湖》《万里归途》中出现了与前辈观念激烈碰撞的个性青年形象,又在经历现实的重重考验后心悦诚服,在继承基础上贡献新能量。《夺冠》《一点就到家》等影片中的青年奋斗者,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还是农林种植,都书写了时代大潮中的励志寓言,展现出艰苦奋斗绽放的光彩。
当代中国青年——从90后到00后,成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与大步走向繁荣富强的祖国同步成长,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而国庆档电影恰好搭建了仪式平台,让银幕内外的“青春中国”同频共振,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
汇聚民族凝聚力,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国庆档”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长假带来的经济效益,“传播是一种仪式,传播的核心是人们依靠共有的情感和信仰,以共同体形式汇聚一堂的神圣典礼。”与其他档期各花入各眼的局面不同,国庆档影院中弥漫着的爱国之情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精魂的召唤,来自百年沧桑战火纷飞记忆的洗礼,越在其中沉浸和呼吸,越能感受到它强大的精神力量。观众需要以影像的方式感受到祖国与我们每个人同在,这种以感受“中华凝聚力”为精神需求的观影文化,是国庆档的特色,也是彰显当代中国主流价值的全民精神财富。
不仅电影有国庆档,更广义的影像内容创作(电视剧、网络剧等)也逐渐形成了类似“档期”的观念,以本年度为例,电影院上映着《万里归途》《平凡英雄》《搜救》等新主流大片,小屏上有《大考》《底线》《胡同》《麓山之歌》等则以长篇影像叙事的形式讲述着或弥漫市井人家烟火气或弘扬人民浩然正气的中国故事。
如今在疫情的考验下,观众们仍然在努力表达对本民族光影诗篇的热爱,创作者依旧坚持着对百花齐放中国故事的探索。电影是为民族精神培根、铸魂、聚力的前线阵地,国庆档有着向祖国献礼的优良传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未来也将继续发扬寓教于乐的精神引领作用,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陆嘉宁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