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缚住年年作妖的“纸螃蟹”
作者:龙之朱
“秋风起,蟹脚肥”,正值吃大闸蟹的时节,商家们纷纷搞起优惠促销,蟹黄膏肥的大闸蟹也频频出现在各大直播间。然而,消费者又遇到了买易难兑、缺斤少两等等“蟹坑”,有人质疑:“为什么兑换个螃蟹这么难?要么时间过了通道关闭,要么系统维护通道关闭,要么周末节假日系统关闭……系统还有正常的时候吗?”
蟹券问题由来已久,屡屡出现兑现难、品质差,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引发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原本鲜美的螃蟹何以每每侵害消费者权益,如何缚住年年作妖的“纸螃蟹”?
其实,作为一种预约消费,蟹券的出现确实满足了某种现实需求。蟹与蟹券分离,让消费更方便、更体面,也缓解了供需之间的紧张矛盾。遗憾的是,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或者弊就在利中,若不多一些防范与约束,看似不错的商业模式也会下坠成为一个个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坑”。
蟹券之所以年年被吐槽,成为一道难解的消费难题,问题恰恰出在预约消费上。这种消费的特点是三个“分离”: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购买时间与使用时间分离、购买价格与券面价格分离,这就使得消费存在一个漏洞,往往是购买者无从约束经营者履行承诺,而实际使用者因为券并非来自本人消费,维护权益的意愿并不强。两相叠加,必然弱化经营者的诚实守信。
这中间,即便有个别较真的人,但总体而言,并不能成为推动经营者履责的强大压力。这种过于宽松的自主经营,显然不会传递给经营者更积极的信号。因为,信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很多情况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虽然年年开展整治行动,但实际效果有限。经营者发多少券、如何定价、发什么蟹,并无硬性约束,都是自己说了算。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总会有商家要么不兑现、拖着兑现,要么直接卷款跑路。
也因此,必须强化硬性约束,以保障这一消费方式能够真正方便民众。一方面,监管方面应该多一些精准打击与靶向治理,比如对发放商家记录在案,做到有底数、可追溯,避免出现卷款跑路的情形;再如对产品的标准也应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界定。
据报道,近日,江苏省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编制了《阳澄湖大闸蟹品质等级评定技术规范》,这标志着昆山地产阳澄湖大闸蟹品质有了行业评判标准。此外,不少地方针对规范螃蟹市场价格秩序发布了通知,对价格、产地、计价单位等作出明确规定。下一步,应鼓励各地完善标准,以此带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另一方面,也应强化行业约束。部分不法商家坑害消费者,最终损害的是这个行业的整体利益。当然,消费者也要积极维权投诉,保护好自身权益。
说到底,“纸螃蟹”年年作妖,病根在行业治理。惟有提升监管效能,依法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管权力,才能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龙之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