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新晋零食之光“边角料”,能放心吃吗

发布时间:2022-11-01 16:16:00来源: 解放日报

  近日,烘焙工作室店主小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进店的顾客开始求购“边角料”。“做烘焙造型时,经常会剩下一些边边角角,以前送出手都怕人家嫌弃,基本是直接丢掉的,现在居然有顾客主动向我买。”想吃的客人多了,小麦便将每天产生的“边角料”打包装盒,送给顾客。

  崽崽(化名)就是酷爱“边角料”的食客之一,她看中的是蛋糕边的口感和更加浓郁的烘焙滋味——“千万不要对‘边角料’抱有任何偏见!”

  零食边角料,即食品加工过程中切割、剪裁下来的零碎材料。近年来,“边角料”市场不断扩大,一边满足着消费者对于不同食品品类、价格及品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边角料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尤其是在网络销售渠道中,存在大量的争议,被部分消费者戏称为“雷区”。

  万物皆有“边角料”

  崽崽是看着“边角料”市场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她最早乐于购买“桃李面包边”,1斤面包边10块钱。“随后火起来的有旺旺雪饼碎、虎皮蛋糕边、猪肉脯碎、香肠碎、芒果干……”她略带兴奋地分享,“现在还有卖碎卤蛋、牛排边角料的了,万物都有‘边角料’嘛!”

  记者尝试在各大购物平台输入关键词搜索,满屏的产品链接标志着“边角料”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零食品类。浏览中记者发现,饼干糕点类、蜜饯果干类、肉蛋类是“边角料”市场的主力军,大多为较易储存且能够储存较长时间的产品。

  为什么要吃“边角料”?崽崽承认,价格是“源动力”。“和正品口味一模一样的火腿碎头,价格还不到正品的六分之一。”

  记者体验频频踩坑

  “边角料”真的靠谱吗?在小红书上搜索“边角料”,批评声与赞扬声势均力敌。“边角料零食,都是套路”“边角料全是雷品”……根据博主们的测评,不少零食边角料或包装简陋、产品标签不完备;或口味不佳,质量存在问题,甚至存在残次品价格超过正装产品的情况。

  在淘宝上,一款149元4斤装牛排边角料产品的评论区中,有买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颜色更像猪肉,没有牛肉的香气。在他的配图里,一块巴掌大的牛排边角料呈现明显的颜色差异,左上角和右半边是深红色,其余地方却是浅红色。同店铺还有“零碎肉拼接在一起”“牛肉的样子,猪肉的味道”等等评论,不少消费者直呼踩了坑。

  在某购物平台上,记者也尝试选购了一款销售热度较高的“百醇格力高注心饼干柠檬挞味边角料”,每份的规格是250g,售价约为25元。下单前,客服告诉记者,这款百醇边角料是“上海格力高工厂独家供货的”。下单后3天,记者收到了快递。不过快递面单备注竟写着“曼妥思特强薄荷味”,让记者奇怪。

  拆开后,里面确实是一包铝箔包装袋包装的百醇注心饼干。包装袋背面贴着食品标签,包含配料、产地、生产日期、营养成分、生产商等内容。标签上的“致敏物质提示”中,将麸质印成了“获质”。在“总公司地址”处,“上海”两字间多了空格。记者特意买来了官方同口味正装百醇饼干对比营养成分,乍一看,能量、脂肪、蛋白质等含量一模一样,可官方正品的营养成分是按每份48g计算,这款“边角料”的则是标明“每100g”,很明显,“边角料”的营养成分表只不过是对正品的粗略复制。

  标签漏洞百出,所谓的“独家边角料”真的是官方工厂生产的吗?记者拨打了上海江崎格力高食品有限公司的消费者服务电话,工作人员听了记者描述后,表示其公司的“边角料”产品仅授权淘宝天猫店铺“梓微星食品专营店”售卖,并明确指出记者购买到的所谓“独家边角料”是假货。

  零食“新宠”亟待规范

  除了食品质量良莠不齐,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商家不过是把“边角料”作为营销上的噱头,消费者想花小钱买正品体验,往往未必能如愿。

  比如记者从某平台下单的一款“芒果干边角料”,250g规格,实付15.71元。到货一看,果干个头饱满,跟市面上售卖的很多正常芒果干品质差不多。对此,客服称是记者运气好。但在同店中,“5A级高品质”的芒果干250g规格产品售价是13.48元,实际比“边角料”还要便宜;再如某平台店铺售卖的“猪肉脯边角料”,下单后,记者收到的是包装完整的正品肉脯。可见,挂上“边角料”的标签,其实卖的就是一般正品,想花钱买实惠的消费者被商家耍得团团转。

  “边角料”名不副实,商家随意定价、随意包装……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所谓“零食边角料”在生产、制作、定价、流通过程中存在种种乱象。“有些不同生产日期的“边角料”混杂在一起售卖,很难确定保质期限”,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面上的边角料产品的食品安全很难保证,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还没有针对边角料食品的相关标准,缺少有关规定。本着“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边角料食品的质量一般由企业自己把控。这给了“边角料”生产销售很大空间,也让消费者权益做出不小让步。他建议尽快规范“边角料”的标准,填补监管上的空缺。(见习记者 唐乙隽 记者 郑朕)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