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家马晓辉:二胡像中国人,低调却有张力
“二胡就像中国人,低调谦和,同时很有智慧和张力”——马晓辉:为二胡“鸣不平”的文化使者
【《中国新闻》报记者 杜雅楠 报道】“二胡只有两根弦,但这两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宇宙阴阳理念,一根弦代表逻辑,一根弦代表感性……”中国上海民族乐团著名二胡演奏家、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上海统战部知联会理事马晓辉近日接受《中国新闻》报专访,倾谈其所悟的“二胡哲学”。这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是舞台上典雅端庄的“胡琴女圣手”,也是朋友眼中的“二胡仙子”“现代玉娇龙”。她用数十年穿梭东西方舞台的从艺经历,不断探索二胡的表达边界,也为中华文化在海外觅得越来越多知音。
“二胡的魅力在于简约和深刻”
作为中国当代二胡演奏界的代表性艺术家,马晓辉为乐坛留下了《天山牧羊女》《悲歌》《命运》等经典作品。然而,她与二胡的结缘却是不期而遇的巧合。
成长在一个“文艺范”知识分子家庭的马晓辉,幼时家中有三样乐器,小提琴、手风琴、二胡。马晓辉误打误撞选择了二胡,那时她没想过它将成为终身专业。
直到13岁时,她离开家乡成都,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求学。当年去学校报到时,中国知名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曲作者之一的何占豪亲自到车站接她。入校后,马晓辉师从著名二胡教育家王乙,从此走上专业道路。
二胡古时由西域传入中原,经过多民族文化的浸润和融合,不断升华,终成中国传统民乐的代表性乐器。但少年时的马晓辉,没少为一些外行对二胡的刻板印象“生闷气”。
“每当我介绍自己拉二胡的时候,人家真的会投来看不起的眼光——一个长得挺洋气的女孩,怎么学了个‘讨饭’的二胡?我就一直为二胡鸣不平。”马晓辉说,“二胡的外表可能没有小提琴、大提琴那么洋气,相比钢琴好像也简单、朴素了一点。但越简单的东西越难,我觉得二胡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简约和深刻。”
在马晓辉眼里,“二胡的两根琴弦可以代表太多东西,1+1=2,再加上弓,就是三生万物了。我不能说二胡无所不能,但二胡确实风情万种,它既东方又西方,既传统又现代,它不止于悲,也可以传递人的喜怒哀乐……二胡也蛮像中国人的,低调谦和,同时又很有智慧和张力。”
一曲《茉莉花》征服世博官员
20余年来,马晓辉一直坚持在海外推广二胡文化。在联合国、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级舞台,她曾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二胡演奏家。2003年她首创制作的“二胡与世界握手”、2006年制作的“音乐与心理——二胡艺术疗愈之美”及2011年制作的“回家圆梦”等全球巡演和赏析讲座,在欧美亚非诸国已举行千余场,她也被誉为中国的“丝路公主”。
舞台上,马晓辉多喜以中式传统女性的装扮示人,但她天南海北的演出经历和作品中呈现的多元气质,却让人领略到她温婉形象背后,飒爽义气的另一面。
马晓辉在荣获奥斯卡原创音乐大奖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中担任二胡独奏,有乐评人评价她是“现代玉娇龙”;还有朋友说她像“吉普赛女郎”,凭借一己之力,在世界上传播二胡文化。
马晓辉也自觉不可思议,“这么多年一个人云游世界,拿几把二胡,没拿政府一分钱,完全是靠市场走出来的”。
马晓辉始终坚信,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仅有理论知识不行,还需要民间“践行”的力量。以琴为媒,知行合一,马晓辉在越来越多元的舞台上担当起中国文化使者的角色。2007年,她担任“特奥会”爱心大使,2010年成为上海“申博文化大使”,2020年担任“全球世博文化大使”,2022年成为“联合国和平艺术家”……
马晓辉向记者讲述了她参与上海申博的一段经历:“当时去非洲游说,谈判过程一度很紧张,后来一次午饭后,我给世博局官员拉了一曲《茉莉花》,整个氛围顿时天壤之别,一下子就轻松了,大家变成朋友了,这就是艺术与文化的魅力。”
走出国门的这些年,马晓辉不仅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影响力的不断壮大,也观察到了华人群体的变化。
马晓辉回忆道:“在海外经常与侨界打交道,‘四海同春’的慰侨演出我也经常参加。早期华人的力量很薄弱,我的一场音乐会中,经常是偶尔只看到一个华人观众。但到后期,特别是世博会之后,台下的华人观众越来越多,海外的许多活动也都有华人参与。我觉得华人地位不一样了。在慰侨演出的时候,当地华人以我们为荣,我们其实也以他们为荣,特别欣慰和温暖。”
“期待音乐能慰藉和疗愈生命”
近年来,除了舞台演出和二胡文化推广,马晓辉担任了众多社会公职。“我做了三届上海政协委员,同时是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她说,“我从来没有缺席过政协会议,天大的商演都会推掉。”
她的提案多关注美育方面和音乐疗愈等话题。“主要是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东西方礼仪,然后结合美育、音乐疗愈进行建言,包括如何用音乐来净化、融化心灵,提高审美。”
与许多艺术家坚持音乐厅路线不同,马晓辉热衷于跨界尝试和探索,倡导将高雅的音乐艺术呈现给普罗大众,“所以我入驻抖音了。视频号做起来了,有网友留言说晓辉老师‘下凡’了”。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马晓辉首创制作了一系列公益音乐雅集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她说,“一直在用音乐传播正能量。越是当生活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越需要通过文化艺术,特别是音乐来慰藉和疗愈”。
未来,马晓辉希望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升级尽绵薄之力。“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辉煌的事情,现在静下来做一些精品,我觉得是很好的。”她笃定地说,“未来我们不仅要传递二胡艺术,更重要的是传达‘高于二胡’的中国人文精神和理念。”(完)(《中国新闻》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