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导演奖获得者毛尔南:打开小剧场儿童戏剧的魔法空间
第十七届文华导演奖获得者
毛尔南:打开小剧场儿童戏剧的魔法空间
结束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闭幕晚会戏剧组导演工作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简称“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导演毛尔南全身心地投入到“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中。“儿童戏剧工作有培根铸魂的作用,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是儿童戏剧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毛尔南说。
凭借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毛尔南获得了第十七届文华导演奖。“我很高兴,这既是对作品与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一次对艺术创作规律的再认识。但兴奋过后,也让我冷静下来思考。在我心中,儿童剧繁荣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的创作速度和创作水平仍没有满足市场和观众对儿童剧的热切期盼和需求。”毛尔南坦言,“我曾在国外戏剧节上看到过专门给刚会爬还不会走的小朋友演出的宝宝戏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看来,从艺术形式和题材来说,儿童剧可以发挥更多‘+’的功能,‘+舞蹈剧场’‘+儿童戏曲’‘+音乐会’等。”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集更多的儿童戏剧文艺人才,创作更多符合大众期待的儿童剧,是毛尔南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儿艺创作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儿童剧目,无论从主题、题材、艺术表现方法等,还是在更精准的年龄分层,儿童戏剧都在不断丰富。但毛尔南也发现,儿童戏剧不缺人才,缺的是平台和机遇。
“艺术工作者如果没有好的平台和机会,很多创意无法实现。小剧场正是一个艺术创作的阵地、实验的园地,是艺术家实现艺术梦想的平台。”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结束后,毛尔南就把思考成果付诸行动。
“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我连续参加两届北京青年戏剧节,我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在青戏节上演出的,首部获奖作品也是在乌镇戏剧节上演的小剧场剧目《跳墙》。后来,我导演的小剧场剧目——中国儿艺出品的《三个和尚》已经走到了五大洲20多个国家。”毛尔南说,“小剧场提供了一个多元、包容的平台,让许多有戏剧梦想的人在这里碰撞艺术火花,心无旁骛地创作,实现艺术梦想。小剧场这块实验园地让我快速成长,给我带来丰厚的收获,也给我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然而在很多剧院,小剧场演出因为座位少,“演一场赔一场”的现象让小剧场作品青黄不接。除此之外,目前国内的多数戏剧艺术节上,鲜有为儿童剧留出舞台。这些原因都令中国演出市场中优质的儿童戏剧数量始终难以满足需要。
代表着中国儿童戏剧最高水平的中国儿艺,拥有近150人的艺术创作演出队伍,2019年前后年均演出场次近700场,每个人的创作和演出工作量已接近饱和。“仅凭中国儿艺等国有院团的演出,远远无法满足儿童戏剧全面发展繁荣的市场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一同来参与和振兴儿童戏剧事业,一起来丰富中国孩子的美育生活。”
为了给儿童剧艺术创作人提供平台,为了给更多优秀的儿童戏剧作品提供舞台,为了让儿童戏剧事业储存能量,中国儿艺作为国家剧院有责任搭建一个具有国家级品质的儿童戏剧孵化平台。在中国儿艺院长冯俐及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由中国儿艺创作部牵头策划实施的“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在今年8月正式启动。
“‘绽放·启航’孵化计划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毛尔南介绍,项目启动后的29天内,共收到来自20座城市120位创作者提交的88部作品。覆盖肢体剧、黑光剧、木偶剧、音乐剧、舞蹈剧场、皮影剧、歌舞剧、戏曲、小丑剧、绘本剧、教育戏剧等多种类型,涉及父子情感、自闭儿童、教育思考、少年友谊、非遗传承、航天梦想、童年记忆等丰富主题。
衡量小剧场剧目的价值,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进行考量,更需要从创作角度看到小剧场拥有的包容性、创新性、实验性、灵活性等先天优势。围绕“以演出为中心”的要求,通过这次活动,中国儿艺创作部也针对小剧场制定了一套创作工作流程和方法,从抓剧本、抓导演开始,夯实小剧场创作的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探索儿童戏剧更多的可能性,发掘培育出具有不同风格样式的作品。持续在文旅融合、戏剧教育等领域开拓思维,按照国家院团的精品创作标准,响应国家号召,把小而精、创意性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精品送到文化馆、校园等更基层的地方去,送到孩子们身边,给他们带去一份艺术的礼物,担起国家艺术院团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毛尔南把德艺双馨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了“一切为了孩子”的使命。(记者 李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