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13万亩青绿,一甲子的守护

发布时间:2022-11-07 11:18: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那是今年9月的一天,当时我正在林区的一处水库边安装红外相机,突然一头野猪从林中冲了出来,我吓了一跳,它也吓了一跳。我想它当时应该比我还要慌。”在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沙岭分场管理站副站长李虹臻讲述起不久前他经历的一次“奇遇”。李虹臻安装的这种红外相机可以自动“抓拍”经过的各类野生动物,监测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在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内,像这样的红外相机有100余台,曾监测到的野生动物还有中华斑羚、豹猫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如今,十三陵林场这片近13万亩的人工针阔混交林已然成了这些“丛林精灵”们的家,然而若把时间倒推60年,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

  从荒山到万千生灵的家

  荒山、荒地和残次林地是1962年的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郊的主要“景观”。就是在这一年,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正式成立。用“白手起家”来形容那时的情况再合适不过,栽种的树苗是林场职工一棵一棵扛上山的,用来浇树的水也是大家一桶一桶挑上去的,职工们渴了喝泉水,累了住鸡舍。为了实现荒山绿化,林场开展起了“造林大会战”,20世纪80年代通过“义务植树运动”“工程造林”加快荒山绿化进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林场开始尝试进行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发展起了森林旅游和种苗产业。

  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一片树海,然而“重造轻管”“树种单一”等问题又接踵而来。“这就需要林业发展方式由造林向营林转变。”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长陵分场管理站站长温鹏告诉记者。为此,十三陵林场对最初的人工侧柏纯林进行了改造,提高了阔叶树的比例,使混交林比例逐步提升,同时不断调整各个树龄组的比例。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上口分场管理站站长许慧敏介绍,目前,十三陵林场中的乔木树种主要包括侧柏、油松、黄栌、元宝枫、栾树、银杏、山桃、山杏等20余种,其中侧柏最多,占乔木林地面积的64.14%。至此,一个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逐渐成形。同时,为改善生物物种栖息环境,林场还在林中放置了鸟食台、栽植浆果类植物等,为鸟类提供食源和巢穴,并搭建人造灌木丛,为小型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逐步提高造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随着林场多年的经营和管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不断好转。现在林场里的主要野生动物有10余种,比如獾、狍子、野猪、狐、松鼠、刺猬、野兔、棕黑锦蛇、丽斑麻蜥、斑啄木鸟等。”许慧敏说。

  用科技与热爱守护绿水青山

  “这是林场生态系统监测站的主体结构,生态系统监测塔。”李虹臻指着十三陵林场蟒山分场林地中耸立着的一座白色铁塔说。这座高约25米的监测塔能够对包括风速、风向、空气温度湿度、降雨量、长短波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散射辐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信息在内的生态系统微气象,以及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水汽交换情况进行监测,帮助林场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周围生态环境的各项数据。

  诸如生态系统监测塔这类“黑科技”设备在林场中还有不少,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量的复合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便是其中之一。这台“奇形怪状”的设备可以通过光对林业害虫进行诱导,并自动采集“落网”害虫的图像等信息,接着自动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甚至还能自动烘干保存样本。又如外形酷似集装箱的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它可以监测环境中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的浓度,同时监测大气负氧离子含量。“十三陵林场生态系统监测站能够获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直观地展示林区生态系统功能信息,为我们形成一个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由这个数据库形成的报告,可以更科学地指导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决策更精确。我觉得这是现在的林场和从前最不一样的地方。”李虹臻说。

  对于十三陵林场而言,60年光阴中,变化的是育林护林的技术和理念,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育林护林人对林场事业的初心与热爱。

  “最初因为想要亲近大自然而来到了林场,后来随着对园林化行业接触得越来越深,我现在做这项工作就是希望能让我们的林区‘无山不绿,有水则清’。我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巡视检查有无火灾隐患和病虫害,同时监测森林生态系统,查看是否有野生动物出没。”李虹臻说,老一辈开辟的绿水青山,他一定要守护好。

  许慧敏告诉记者,林场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吸纳当地农村部分居民成为森林管护员,也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林场是人们游憩、休闲、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希望大家在走进森林的时候注意保护环境,随手带走垃圾,不摘花折枝,也不要在林区内吸烟,注意防火。让我们一同保护树木、关爱自然。”

  “林场走过了整整60年的春秋,经历了不少的艰辛,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现在由我们这一代人接过林场发展的接力棒,感觉责任重大,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让这片森林持续造福于人们。”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副主任胡东阳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鼎文并摄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