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第五疆域”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2-11-10 10:31:00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今天上午,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正式开幕。本次峰会以“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至此。

  细数历次峰会,虽然主题不尽相同,但不难发现,大会向世界传递出的共谋、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导向贯穿始终。尤其自2015年起,每届大会主题都包含了一个关键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因而,读懂世界互联网大会,得先从解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始。可以说,这就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题眼”,而且这篇命题作文,一写就写到了今年。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实践,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站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十字路口,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应运而生。这一理念,最早就诞生在乌镇。

  时间追溯至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向世界发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此后,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行深刻阐释。

  比如,2016年11月,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就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向乌镇峰会发来贺信,说道:“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今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要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弥合数字鸿沟......”

  11月8日,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实践案例发布展示活动在浙江乌镇举行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中国智慧。它不是谋求“本国利益优先”,而是一项为人类谋进步的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人类、造福人民。

  又是一年乌镇时间。“乌镇峰会”连续8年不断,为国际各方搭建起一座“高速互通立交桥”。今年,峰会更是汇聚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代表,共同交流、献智献策。

  这也证明,这些年,中国在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上的努力,世界有目共睹,而这东方智慧,也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与赞赏。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诞生,有其独有的历史方位和时代逻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浩瀚无垠的虚拟世界不断延展。然而,扒开璀璨的星光,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老难题,仍旧不可忽视、必须直面。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过深刻阐述。早在2014年,他就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这番话背后,蕴藏着对世界发展格局和潮流的深刻洞察,蕴藏着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时时放心不下。

  现实层面而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网络空间层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互联网治理面临的难题日益凸显。

  比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越发突出,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网络空间话语权严重缺失;虚假信息借助社交平台加剧传播;作为新技术工具的算法推荐近年来风生水起,但随之而来导致的技术伦理问题不容忽视,等等。

  比如有一个很直观的问题,数字鸿沟。数据显示,全球仅有55%的家庭可以使用互联网,其中发达国家占比达87%,而发展中国家为47%,最不发达国家仅为19%。这样的差异,拉大了人类接受教育、掌握技能的差距,进而影响了公平,加剧了分化。

  11月8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特立独行”。在种种困境与挑战面前,人类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合作。正如国际格局的波谲云诡带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虚拟世界的日新月异,同样驱使着人类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迈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如此背景下,强调人类的共同特点、共享未来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张正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动因,也是在已有体制、机制框架内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客观需要。

  

  “天下一家”“世界大同”,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类如何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强调“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这几个词很关键。

  第一个关键词,尊重。网络世界不是没有国家与主权的“未来世界”,不存在所谓的“网络空间独立宣言”,更反对任何形式的“自由霸权”。因此,平等与尊重应是一切合作的基础与前提。

  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充分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权利,加强人类文明包容互通、平等和谐。

  第二个关键词,发展。构建“共同体”,“发展”是第一要务。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斯蒂芬·沃尔夫曾说:“互联网是为了每个人”。

  以中国为例,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力量。2021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在GDP中占比近4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搭台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一步步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行动,为全球注入强大经济动能。

  第三个关键词,安全。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独善其身并非良策,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就是维护各国共同利益的要义。在“安全”问题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各国形成共识。

  10年来,美国利用网络武器对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全球47个国家及地区403个目标开展过网络攻击。互联网时代,如果还以“零和博弈”思维看世界,那么网络攻击的“回力镖”终会砸到自己身上。

  在这一方面,与美西方所追求的“你死我活”“你输我赢”不同,中国一直以来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推崇的都是“双赢”甚至“多赢”。

  第四个关键词,多边。面对数字鸿沟、虚假信息、数据被算法“囚禁”等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共同难题,关键是要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共建国际网络空间秩序。

  解决之道应是“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

  此外,还有共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最终的愿景是人类共享发展的红利。

  作为数字经济大国,我国网民规模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规模持续扩大。数年过去,中国在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发力,为世界发展注入了不竭的中国数字动力。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总而言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呼唤世界各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增进交流合作,共同搭乘互联网的“快车”。

  

  网络空间,是继陆、海、空、外太空之后的“第五疆域”,各国如何普及抓住数字机遇,共谋合作发展?如何推动中国治网理念国际传播、让世界都来认可中国方案,这是中国的一道“必答题”。

  事实上,中国,作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正利用各种场合和渠道,不断呼吁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传递出了中国在百年变局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国不仅会做好自己的事情,更愿意发挥引领作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尤其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治网理念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而浙江,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承办地,已成功举办8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比如,随着大会红利不断照进现实,浙江的“超常规”发展贡献不小。2021年,浙江数字贸易进出口额达4810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超过3300亿元,跨境电商贸易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如,近年来,浙江依法治网建设成效格外引人注目。去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相关意见,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监管;针对一些手机APP侵害个人权益等问题,浙江出台针对性方案,持续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市场秩序。

  浙江在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说白了,还是得益于“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未来,浙江还要以更加主动开放的姿态融入新发展格局。我们有理由、有必要借助乌镇峰会这一平台,让世界看到更好的浙江、更好的中国。

  1916年,孙中山先生到浙江观看了钱江大潮,并挥笔写下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名句。106年过去,处于大变局之下的世界,更加呼唤人类命运与共。

  我们期待着,随着本届乌镇峰会的开启,世界各国也将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星辰大海”中变得更紧密,其中的“中国印记”“浙江印记”,也能更刻骨铭心。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